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山海蔚灵秀,葱郁钟大儒
——简述磴山许瀚书法碑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刘嘉欣
  在岚山区磴山风景区秀丽的山峰上,有处日照市乃至全省最大的海滨山岳书法碑廊———许瀚书法碑廊,里面集纳了日照“照邑朴学”扛鼎旗手、清代著名朴学家、校勘学家、金石学家、方志学家和大书法家许瀚的29幅真草隶篆书法作品,刻石分列布展于壁,其书法尊奉颜体,丰肥端庄,遒劲雄健,令书法界络绎观赏临摹,游客观之啧啧称赞不已!
  碑廊楹联取龚自珍赠许瀚诗首句“北方学者君第一,江左所闻君毕闻”,横批“攀古烁今”。
  许瀚,字印林,室名攀古小庐,是清代日照县进贤乡纪家庄里(今属岚山区虎山镇)大河坞村人,生于清嘉庆二年(1797),卒于同治五年(1866),是清代道咸年间朴学的领军人物,亦是书法大家。与著名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在北京结为好友,1839年4月23日,龚自珍辞官离京南下杭州,写下了《别许印林孝廉瀚》诗文:“北方学者君第一,江左所闻君毕闻。土厚水深词气重,烦君他日定吾文。”(龚自珍《己亥杂诗》),诗中表达了龚自珍对许瀚的敬重与推崇。
  碑廊迎面是许瀚书录明代著名谏臣杨继盛诗的摩崖刻石,为许瀚书法成就的代表作。其内容为明嘉靖年间杨继盛自诸城赴南京上任,宿住上元(在今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王家店时的题诗:“羡君堪作王家瑞,愧我徒为食禄臣。不是未酬忧国恨,愿披蓑笠结东邻。”石刻高1.5米,宽0.6米,下具许瀚弟子丁艮善志记:“同治二年三月(1863)许瀚书,丁艮善勒石”。
  在摩崖刻石诗碑左(东)侧,与诗碑的立石西面,另有刻一篇文字:此诗见《日照县志》及《府志》,先生遗集(即《杨忠愍文集》)失载,盖搜辑未及也。凤凰山昔为南北要冲,先生愒车于此,偶题旅舍。而事君致身之诚流溢楮墨。先哲遗躅是足钦矣。咸、同间避寇(此处指捻军)磴山,延望凤麓,近接东陲,爰刻诗崖石,用申景慕。癸亥(“癸亥”年,即同治二年)三月立夏日,丁艮善志,弟明善勒石。
  诗人杨继盛(1516―1555),河北容城(今属河北省熊安新区)人,字仲芳,号椒山。明嘉靖年间进士,初任兵部员外郎,因弹劾大将仇鸾对俺答畏怯妥协,被贬官。后起用为刑部员外郎、兵部武选司,上疏弹劾严嵩十大罪。明世宗怒,下诏处死。谥号忠愍。后人以杨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著有《杨忠愍文集》,其家有自书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在临刑前更写下了令人荡气回肠的就义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其忠贞报国心志与气节流传千古,为后世文士豪杰所敬慕。
  杨继盛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中进士,六月选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嘉靖二十九年(1550)十月考满,欲吏部用之,以治兵部事。在任三年;嘉靖三十年(1551)二月,升兵部车驾司员外郎,三月十五日上疏反对互市,下狱受刑后谪为陕西临洮府狄道县典史;嘉靖三十年(1551)六月十八日至狄道,三十一年(1552)五月十一离狄道。在任10个月零13天(317天);嘉靖三十一年(1552)七月十二到任山东诸城知县,八月初一,任职仅19天,就得报升南京户部云南司主事,九月十七日凭(敕任官员的任命文书)至,十月初六离诸城。在任总共84天(2个月零25天);同年十月二十日抵南京,二十二日到任,同时得报迁刑部湖广司员外郎,十一月初四凭至,初八离南京。在任17天;同年十一月十六日抵淮安,得报兵部武选司。在任1天;同年十二月十六日抵京,十八日到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翌年即嘉靖三十二年(1553)正月十八上疏弹劾权相严嵩,二十日即遭严嵩罗织罪名拿送镇抚司。
  杨继盛虽忠君爱国,用心济世,多有作为,但在有限的任期内,却难尽其才。他在短短三年内,经历了六次升迁,路途纵横了大半个中国,甚至仅在嘉靖三十一年的一年中,就得到四次擢任,他的时间与精力,总在路途中奔波。在这些年的赴任路途中,尤以从陕西临洮府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典史迁诸城、由诸城迁南京户部云南司主事最为艰难。
  陕西临洮府狄道县至诸城县路遥千里,依其清廉之身,囊中羞涩,用度开销难以承担,只得借道回家向其家兄借些银两做盘资。家兄怒而责问:“人家做官发财,你做官穷且潦倒,反却回家借度,做官何用?”杨继盛无奈告别,节衣缩食赶赴诸城上任;在诸城实际只做了19天县令,连县大堂的椅子还没捂热,甚至官俸银两还得不到领取,就接报升任南京户部云南司主事,只得又匆匆启程赶路。
  收拾行囊离诸城,过日照,沿通淮阳官商大道一路南行。在到达日照境内十七店之一的上元凤凰山王家店宿住时,身上仅有的盘资所剩无几,尴尬无比时,杨继盛起床不再用餐,待店主得知原委,即近前施礼,爽朗告知他说:“您大老爷是为民清官,尽管用餐无妨,俺店家免供大老爷餐食一年,能结识您大老爷,也是俺店家的福分与荣幸!”如是,店家回转身加了几个菜,端上一壶好酒,与杨继盛对斟畅饮。
  杨继盛感激店家一片盛情,研磨提笔为店家题《宿凤凰山店》诗一首:“羡君堪作王家瑞,愧我徒为食禄臣。不是未酬忧国恨,愿披蓑笠结东邻。”末了,又敬书一联:“世族由来同谢府,明臣曾此居椒山。”
  清道光年间,许瀚在北京游学待考,尝谒师门,受业于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道光七年(1828),王引之(字伯申,号曼卿)授英武殿正总裁,主持校勘《康熙字典》。许瀚得顺天府尹、原山东学政、恩师何凌汉举荐,于道光十年(1830)考取武英殿校录,得以参与《康熙字典》编修,在武英殿校录《康熙字典》,成为王引之门生。此后在京与魏源(字文渊)、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吴式芬(字子苾,号诵孙,许瀚在京曾借居于吴式芬的双虞壶斋。)、隋汝龄(字九芗、九香,奉天宁海人,今大连市金州区,后任职许瀚家乡邻近的赣榆知县时,对许瀚多有资助。)等一众公卿、学者交往、相识并结为好友。
  清道光二十年(1840)三月,奉道光帝饬文,书成栗毓美谥法碑(今矗立在山西省浑源县栗毓美纪念馆内碑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道光帝称誉,一时名动京城。由皇帝饬文、臣子书写,联袂成就一碑,史上不多见,由此奠定了许瀚书法大家的地位,故而索字者盈门,传有“一字一金”之盛誉。
  据有关史料记载,自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至同治七年(1868),活跃在淮北、鲁南的幅军、捻军在日照纵横征伐了20年,先后攻破碑廓、黄墩、水车沟、夹仓等村镇与丁家庄、虎山铺北大山、白云山、马丌山诸多山寨。仅破夹仓镇就死难近400人,日照县衙也临时迁住磴山寨。
  清咸丰十一年八月十一日(1861年9月21日),捻军李成部由安徽长驱登莱(登州、莱州),入岚山境,围攻虎山铺西北大山,患偏僻症住家的许瀚,移住由其子许逢吉奉朝廷敕令办团练督建的虎山铺北大山山寨,捻军破山寨,许瀚“乃别移山麓暂住”(许瀚《与秀水高伯平书》),此是时,“辛酉(1861)八月,先生所藏书籍碑版,俱化煨烬”(杨铎《许印林先生传》)。
  次年腊月二十三日,捻军将领滕化光率幅军千余人兵临虎山北境,许瀚携妻苏氏扶杖离家至磴山下的龙潭(龙女祠)山林舍避难,“至,则邻近来避者已众,夜萃数十人于一室,坐以待旦,不能假寐”,“此地即弟曩与张石州(张穆)诗所云‘龙湫烟树里’也,其北大山曰磴山,为敝邑名胜,前贤多题咏。丁少山(即许瀚及门弟子丁艮善,字少山。)避兵于此,诘朝来视,力劝宜上山,从之。坐大竹篮中,十余人舁(意谓轿夫抬)之,山径斗险,虽非扪参历井,亦略得其仿佛。既登,大海苍茫,忽来眼底,信奇观。阅其寨,石垣环山十余里,在翠微间,抬枪、大炮、地雷之属森置隘口,庐舍云连,宛若绝大邨聚……”(许瀚《与秀水高伯平书》)。
  1863年2月17日(年三十),捻军在磴山下的张家结庄村后扎下大营,先对旌旗猎猎的磴山寨予以炮击,继而大队捻众舞旗挥刀簇拥攻山不克,转而于次日(正月初一早上)从磴山南侧虎龙涧山沟攻入磴山寨五个寨门之一的西南门,与守寨乡勇激烈搏杀近中午,双方各有伤亡,捻军部众见不得克,遂罢战下山与山寨乡勇对峙。
  许瀚在《与秀水高伯平书》中记述:“逾岁,闻寇(对捻军蔑称)氛仍未靖,久住他人屋非计也,少山(即丁艮善)为择地伐龙湫木,自构屋一所居焉。屋虽卑狭,地实高放,隐几可以看山,伏枕可以望海。未几,春暖,山草、山花、山蔬并生,色可观,香可闻,味美可茹。居而安之,不思归矣……。”
  时年春三月,正是磴山桃花、梨花及各色山花盛开时节,许瀚登高观赏磴山秀美景色,竹青松绿间姹紫千红,微风扑面,花香伴松林气息,怡心舒畅,延望东边孤起于海岸不远的磴山余脉凤凰山,心绪起伏波澜,遥想当年杨继盛宿住山下王家店时的际遇,与此时自己的处境何曾相似!纵有千般报国志,半生飘零落荒野;幸得知遇扶危困,滴水亦慰疲惫心!遂挥毫书成杨继盛诗,抒志心境。
  在碑廊最显眼处有一竖幅,是许瀚弟子吴重熹【字仲饴,清山东海丰县(今无棣县)人,历任河南陈州知州、直隶布政使、驻沪电办大臣、江西巡抚、河南巡抚、护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袁世凯的恩师。】《谒印林师墓》赞语诗句:“山海蔚灵秀,葱郁钟大儒。”把许瀚一生的学术成就,做了言简意赅的总结概括。
  在京城之时,曾官至内阁学士的吴式芬倾慕于许瀚的渊博学识,邀许瀚为自己所著《捃古录》校勘注释,许瀚晚年更抱病赴其家海丰县(今无棣县)亲校《捃古录金文》和《金石汇目分编》,与吴家结下了深厚情谊,并引为挚友,更有吴式芬次子吴重憙(1838-1918,字仲饴)尊拜许瀚为师。
  同治六年(1867)六月二十八日,病患多年仍勤为他人校书不辍的许瀚,在家抑郁而终,年七十岁。因住家多载,音信阻隔,友人多与失联,不知其所终。
  同治十一年(1872)春三月,曾任护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吴重憙,亲赴日照,寻访恩师步履故迹,拜谒许瀚大河坞故里,亲赴磴山左侧杏黄山下的许家茔林叩恩师墓,并赋五古长诗:“山海蔚灵秀,葱郁钟大儒。……师友宜如云,迥与世俗殊。父书与祖砚,何日能忘诸。易簀六寒暑,丙舍方始趋。略抒释菜心,跪拜荐春蔬。执手相向哭(少山同往)。此痛谁能如。桑梓诸父老,见我同欷歔……”追述了许、吴两家的交谊始末,并简墨回顾了许瀚一生的校勘著述成就。此行还面见日照时任知县傅淦(安徽泗州人),议请恩师入祀乡贤祠。早在行前去日照时,亦曾诗云:“路指白云隈,羊肠往复回。雾吞山影去,笠送雨声来。夜宿安茅藨,晨炊煮芋魁。三年惭筑室,乡校请追陪”。(吴重憙《石莲閣诗》卷三《石桥早发》),诗下自注:“此次赴日照,为许先生入祀乡贤事”。
  许瀚身后有丁楙五、丁艮善、丁以此三个及门弟子赓续许瀚朴学,成果丰硕,丁楙五著《说文解字韵隶》;丁艮善著《阮氏钟鼎款识校录》《说文部首句读》《弟子职校录》《吕氏春秋校录》《日省斋文集》《篆字论语》等十余种;丁以此著《毛诗正韵》,以及原山东图书馆馆长王献堂都对许瀚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合力开启了“照邑朴学”著述之风,清末民初,梁启超、丁惟汾、章炳麟、刘师培、黄侃等学者也对许瀚进行过研究;上世纪三十年代,国学大师傅斯年搜集整理许瀚遗著,结集《攀古小庐遗集》六十卷,现藏傅斯年图书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袁行云先生编成《许瀚年谱》,整理出版许瀚学术著作《攀古小庐全集》(上)。山东图书馆的崔巍先生整理出版《许瀚日记》。2009年7月,由许瀚批校、现藏于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中说》一书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10年6月,许瀚著述、编辑或助校的《攀古小庐金文集释》(一卷)、《攈古录金文》(三卷)、《攀古小庐收藏镜铭》(一卷)等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东吴大学教授丁原基(女)出版《许瀚之文献学研究》一书。2014年,傅斯年图书馆影印《攀古小庐遗集》一书。进入新世纪,山东大学古籍整理工程《山东文献集成》第一、二、三辑中影印大量许瀚手稿和抄稿。岚山文化学者曹汉华先生在故宫博物院及国内各大图书馆及大专院校苦寻几十年,著梓《增广许瀚年谱》一书。还有近代的屈万里、孔德成(字玉汝,号达生,孔子第77代孙,袭封31代衍圣公,后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专家、学者致力于许瀚研究,皆为“山左文脉”旗手。
  2008年秋,东吴大学教授丁原基女士讲学得知,磴山风景区拟在原许瀚书杨继盛《宿凤凰山店》诗摩崖石刻处,筹建“许瀚书法碑廊”,旋告在台湾的孔德成先生。先生闻知欣喜无比。自离开八十余年未曾返乡,遂决定回乡参访,藉此拜谒师祖故里,并亲笔题字。
  岚山区政协依此契机,动议举办“纪念许瀚诞辰二百一十周年暨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后研讨会因一些原因而暂停。此年10月28日,88岁高龄的孔德成先生不幸驾鹤仙逝,未能回乡参访,拜谒师祖许瀚故里并亲笔题字,成孔先生生前抱憾之事!
  2019年1月27日,日照市岚山区海洋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接管原由临沂开发商创建的磴山风景区,遂对碑廊设施环境做了优化改造。2022年冬,磴山景区从全国各大图书馆和私人珍藏中收集了一部分许瀚真草隶篆手稿,请刻工勒石,镶嵌于墙,令游客得以观赏许瀚书法艺术全貌,今成磴山风景区一大靓丽景观,亦是溯源国学的探寻地,先后有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多次实地登山,在碑廊临摹许瀚书法,追研“照邑朴学”精髓。(作者为日照市人文与自然遗产保护开发促进会会员、岚山文史研究会副会长)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海曲·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山海蔚灵秀,葱郁钟大儒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