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在日照,“一村一年一场戏”连年举办,常态化“送戏下乡”,实现全市乡镇全覆盖,为乡土文化赋予崭新的时代表达——
戏韵新声,在乡愁最深处回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媒体记者 李晓萌 任远
  夜幕将至,月挂枝头。村里的广场、空地上支起架子,搭起戏台,全村男女老少早早闻讯赶来,将戏台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伴随着响亮的锣鼓和弦乐奏鸣,一出好戏就此开场。台上“草根”演员唱得投入,台下热情村民听得入迷,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声声戏韵婉转悠扬,交汇出充满烟火气的乡村夜生活。
  这样的热闹场景,在日照广阔乡村间轮番上演,一场接一场,每个乡村都涌动着“村戏”热潮。那么,是什么敲响了各村的“锣鼓声”,牵动了村民们奔赴的脚步?
  锣鼓一响,好戏开场。近年来,日照将“戏曲进乡村”免费送戏下乡作为文化惠民工程重点推进,在全市常态化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活动,将本土戏曲、原创剧目送到村民“家门口”,让文化服务“沉下去”,群众幸福“提上来”。自去年以来,全市已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惠民演出2800余场次,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农村社区)演出全覆盖,让根植于乡土的好戏在民间传唱,让“村村有好戏”成为日照乡土文化的温暖底色。

遍地开花的村戏
  夜色下,嘹亮的戏腔唱起来了,一方小小戏台前,挤满了热情的村民……在东港区日照街道万家岭村,经典吕剧《墙头记》热闹上演,跌宕起伏的剧情让观众连连叫好。同一时间,二十公里之外的西湖镇北乐台村,吕剧《王汉喜借年》的精彩演出同样火热,鼓掌的人群里,有怀抱孩子的老人,有结伴同行的邻里,人们将目光一同专注于眼前的戏台,为演员们报以发自内心的掌声。
  这是去年日照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的一个寻常场景。没有华丽的舞台和恢弘的演奏,但每场演出从不缺捧场的观众。对村民来说,剧团也从不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更像是“身边的朋友”。
  诞生于乡村、根植于民俗的日照戏曲文化,天然和村民心心相印。在选址上,“村戏”的舞台就扎根在人们身边的村镇广场、乡村大集,甚至田间地头,让戏曲归于生长的“土壤”。
  “送戏下乡”,不仅要让乡亲们看到演出,更要让他们看到“想看的演出”。那么,如何让群众看到真正喜欢的戏?
  “前期,我们依托各区县、功能区,深入各区域所辖乡村开展调研,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和喜好,确保将文化精准下沉到每个基层乡村。”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戏曲文化输送,最重要的就是将群众“点菜”与政府“上菜”紧密结合。
  于是,比演出提前一步抵达的,是一份份充满温情的“定制菜单”,各区县、功能区文旅部门会同演出剧团,结合实地走访调研和地域文化特色,确定下内容各异、丰富多元的“节目单”,真正将演出送到村民“心坎”上。
  比如,五莲以传统茂腔戏为特色,以歌舞曲艺为补充,进一步打造茂腔文化品牌;莒县组织优秀周姑戏剧团创排小戏小剧,筛选优秀剧目单进行公布,让群众“点单”;岚山区深挖传统文化,剧团在演出中穿插旱船、锣鼓等特色演艺,进一步丰富节目内容……
  “村戏”之所以好戏连连,遍地开花,备受追捧,恰恰是因为这种“接地气”的演出生态。

乡土文化的新表达
  “一方水土养一方戏”。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地方戏曲与生俱来的特征。不同地区的戏曲,唱出的是不同的味道,讲述的是不同的生活和故事,也正因如此,地方戏曲是乡土文化的最佳“代言”。
  在日照,每逢年节庙会等重要节点,村子里都会请戏班搭台唱戏。民间戏班最对村民口味,取材乡土的吕剧《李二嫂改嫁》、周姑戏《三劝》《四京》等唱段,都是老一辈日照人耳熟能详的经典。
  但历经时光流转,乡村发生巨变,村民的生活也有了质的飞跃,如何让古老“琴弦”奏响时代“新曲”?
  用戏曲展现新时代新农村精神风貌,日照从演出剧团和剧目开始,就下足了功夫。近些年,随着日照民俗文化的持续繁荣,一个个民营剧团如雨后春笋,日益成为曲艺市场的“实力担当”。
  去年12月20日,全国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机制建设交流活动在台州举行,五莲县新时代茂腔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孙红菊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参加交流活动。五莲县新时代茂腔艺术团成立五年来,精品剧目和演出量质齐升,现代廉政茂腔剧《冷面书记》等多部新编现代戏多次荣获省、市级奖项。
  在“送戏下乡”前,各地通过公开招标、才艺大赛等形式,筛选出一大批优秀的民营剧团。这些“来自民间”的剧团,个个“藏龙卧虎”,创作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成为人们心中的“大明星”。
  在演出形式上,不仅有京剧、吕剧、茂腔、黄梅戏等多元呈现,雅俗共赏,还有小品、歌曲、小戏小剧的轮番演绎,精彩纷呈。在演出内容上,结合走访调研分析受众喜好,结合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对内容进行创新,推出一批反应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移风易俗、环保、普法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创好剧。
  高新区新编山东快书《交通安全记心间》,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宣介交通安全,受到群众广泛欢迎;莒县新创排小戏小剧《党徽闪耀》《银杏树下相亲》《母女情》,让群众感受着深刻的情感共鸣;山海天结合区域旅游特色,推出吕剧《花老板变形计》、曲艺《畅游山海天》等节目,展现日照文旅产业为乡亲们的生活带来的美好改变……当村民们走进新生活,乡土情结所牵起的戏曲传统,在新的时代空气中又重新激活。

多向奔赴的“文化共鸣”
  戏曲古韵,绽放今辉。“村戏”遍地开花,让乡亲们心中共同的文化乡愁,化作一次次身边的喜闻乐见。
  一年来,每逢听闻有戏看,村民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无论是临时搭建的简易舞台,还是宽阔热闹的文化广场,演出所到之处,台下总是热闹一片。“村戏”持续升温,背后是多方力量的共同奔赴。
  一方面,是剧团与观众的奔赴。一个个庄户剧团,顶风冒雨,披星戴月,辗转于各个乡村戏台。创新编排的一场场好剧,唱响身边的生活,让村民在家门口过足了“戏瘾”。另一方面,也是人与人的奔赴。当人们为了同一个情节默契鼓掌,当邻居、好友们在戏台下偶遇,当看戏成为茶余饭后相约的契机,戏曲就转化为心与心相牵的最佳桥梁。
  奔赴之中,还有温暖的民生关切。一直以来,日照“一村一年一场戏”,始终秉承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为确保“送戏下乡”的效果与质量,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各环节加强监督、进行跟踪检查督导,从前期调研到制定方案,从建立剧目数据库再到协调演出细节,既“费心办”又“费心管”,全力以赴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推进文化惠民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乡愁深处,戏韵悠扬。“村戏”舞台前的热火朝天,让历经沉浮的戏曲焕发出新的生机,从人们心底里唱出的乡音乡情,正踏着时代的节拍,奏出幸福和美的“好声音”。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文旅周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戏韵新声,在乡愁最深处回响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