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东港区以配套服务招商育企,涵养产业森林——
集聚效应是这样形成的
  

全媒体记者 史树梅 通讯员 王西辉 尹宏业 卢立平
  阳光洒在土地上,起重设备挥舞着长臂,头戴安全帽的人们穿梭忙碌,施工现场一片火热……行进在东港区,随处可感“速度”和“激情”。
  从年初盟维科技高能航空动力电池生产制造项目和京东(日照)人工智能数字外包产业基地项目落户,到力山特二期项目加速推进,再到一个个新项目破土动工……机器轰鸣声汇成了大上项目、大兴产业、大抓发展的强大旋律。
  产业互联网百强企业“聚塑云”将集团总部整体移师东港的同时,由其建设的浙塑新材料生产项目早已实现部分投产。普阳纸业、龙佰钛业等多个新材料领域及上下游关联项目也先后入驻,新材料产业借机起势。
  聚集效应何来?答案就在项目推进现场、企业生产车间。
  去年11月8日开工,仅4个月,办公楼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再有一个月2号车间也将封顶,各种研发工作也同步进行……因为有了各方面的助力,力山特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二期扩建项目一天一个样地加速推进。
  “没用一个周就完成了清表,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各种手续办理,我们现在就是沉下心、抓建设。”头戴安全帽,该项目工程部部长肖广任略显疲惫的脸上难掩兴奋之情。
  东港区在持续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的同时,也一直在思考:在区域发展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单靠拼“政策”拼“推介”,难以吸商、留人—— 关键在于做强“配套服务”文章。
  项目从谋划储备到落地建设、投产达效,涉及部门多、环节多、要素多,常常让投资商伤脑筋。在东港区,他们没有这样的烦恼,场地准备、各种手续办理,全程有人跟踪,提供一条龙配套服务。
  纳米复合吸附材料生产制造项目—— 山东科能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入驻前,投资方前来考察,到达现场后惊喜不已:不仅有标准化厂房,配套设施也建好了。一番实地考察后,这位投资者当即表示:马上签订合作协议。
  获悉山东宏创钢材精深加工项目有落地东港意向,住建、规划、发改、环保等部门工作人员提前进驻钢铁配套产业园,为项目落地“打前站”。项目专班负责人感慨:要想在项目发展这场长跑中胜出,服务必须一马当先。
  项目开工后,专班人员干脆在工棚“流动办公”,“有难处就提,现场办”。
  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环境,归根结底来自机制的不断创新。东港区实行“项目管家”全流程服务机制,重大项目全部由区领导牵头包保,带领专班节点化调度推进、动态化梯次培育、清单化要素供给。一个个企业服务中心就建在园区内,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  配套服务不止于此。在钢铁配套产业园区附近,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即将启用,就近为企业输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通用航空、精品钢铁等先进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在日照中央活力区、新旧动能转换基地周边,各种体育场、健身馆和商业综合体星罗棋布,工人们闲暇时间可到此放松身心、健身娱乐,丰富业余生活。
  如今,依托日照中央活力区、空港经济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片区、钢铁配套产业园等功能园区和产业园区,“航空+”、人工智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众多产业“动车组”聚集发展。今年,五彩奥莱、力山特二期等省市区重点项目已经全面启动。东港区正紧攥“项目提升年”这一总抓手,全力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对此,东港区相关负责同志说,提升项目发展质效,最关键的就是不断增强服务本领。眼下,东港区正在开展“树典型、破难题、优环境、提质效”活动,以作风能力的提升推动项目建设质效提升。目前,已有20名干部被选派到青岛市市南区跟班学习,在实践培训中汲取经验、淬炼作风、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集聚效应是这样形成的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