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家访+”的大思政育人模式,架起家校共育的“连心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全媒体记者 王艺臻 通讯员 刘娜英
“这么冷的天,你们还来家访,真不容易!”
近日,家住临沂市沂南县的李政家长一把拉住了来家访的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辅导员辛世杰的手,激动地说。
“意外且惊喜,没想到大学老师也会来家访!”李浩直言道。这个寒假和李政同样感到惊喜的还有150余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和他们的家长。
近年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将家访视为增进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的重要桥梁,坚持利用寒暑假及节假日开展精准家访,积极探索“家访+”的大思政育人模式,架起家校共育的“连心桥”。
家访+个性化定制
“老师,您请坐。”2023级建筑工程系的田方康面对远道而来老师有些拘谨害羞,但是辅导员王慕华老师早有准备。
田方康自幼父母双亡,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多年,两位老人并没有固定收入,且身体状况不佳,能否按时返校是老师们最惦记的事情。
家访时,两位老人正在为筹集田方康的学费生活费着急发愁,王慕华老师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材料,向老人们详细讲解了学校的学费减免政策、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等一系列政策,并和爷爷奶奶说道,“学校一定会帮助田方康完成学业,不会让他因经济原因而辍学。”
临别时,田文康悄悄地对老师说,“老师,我很坚强的,一定不让含辛茹苦把我养大的爷爷奶奶失望!”
家访一个学生,对于辅导员可能是百分之一,但对于这个家庭却是百分之百。
在这个冬天同样感受到家访温暖的,还有现代汽车系2023级高宁。
高宁性格内向,贪玩,且学业成绩较差。这一天,他迎来了辅导员李雪颖的家访。
“面对他的朴素的父母,还有贫困的家庭,我和他真正有了一次真正的深入沟通。”李雪颖表示,“在家中的谈话了解程度,是在办公室达不到的”。通过家访,老师发现了高宁的另一面,在家中时的他,是个非常勤劳懂事的孩子,只是缺乏自信和自我规划。
在家访中,大家一起坦诚交流,制定了学习发展计划,增强了面对未来的信心。
“老师,我浪费了自己很多时间。”因为贪玩“挂科”的高宁,向老师和父母当场表态,“我以后一定好好努力,争取让父母能够以我为荣。”
“要让家访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根据学生情况,量身定制家访计划。在家访开始前,我们会根据学生基本情况的摸排结果进行开会讨论,对家访的内容和环节进行提前设计。”现代汽车系党总支副书记庄岩表示。
“母亲去世,注意准备情感援助。”“心理测评异常,关注生活情况。”“临近毕业,就业方向指导。”“家境贫寒,准备生活物资和援助材料。”……辅导员老师们笔记本上一条条的备忘录,既能体现对学生与家长的充分尊重,也能帮助老师更有技巧地开展家访。
家访+常态化跟踪
2024级人文旅游系学生范晴晴性格倔强,脾气火爆,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很吃力,多次和室友发生矛盾冲突。
今年是辅导员山淼对她的第一次串门家访,但是山淼和她的母亲却是“老熟人”了。
“范晴晴的母亲喜欢对孩子进行打压式教育,这种方式造成母女关系十分紧张,同时他又是单亲家庭,情感支撑又有很大的缺失。”山淼说道。
观察到这个学生的情况后,山淼与学校配对的心理老师一同对她及她的妈妈,开展“线上+线下”的经常性家访。
“我也知道我缺乏教育的方法,要不是你们教我如何和孩子沟通,我们娘俩在家还是天天吵架。”范晴晴妈妈拉着孩子的手不停地对老师说着谢谢。
家访不止于访,背后更是老师持久的关怀和长久的期望。常态化跟踪家访,能够有效地增强家校协同育人的黏合度,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
冒着寒风,商学系辅导员申川老师来到2022级韩昊志家中,韩昊志激动地拥抱了老师。对他来说,这已经是老师第二次到家家访了。
韩昊志初入校时十分沉默内敛,在谈心谈话中多次对老师表达对未来的困惑和迷茫。辅导员申川经过了解后在他第一个学期的寒假进行了家访。
韩昊志就读的专业是学校校企合作订单班专业,辅导员申川在首次家访时,详细的和学生家长讲解学校的育人方式以及专业发展方向。
“孩子说不清楚他的想法,我们也不了解孩子就读的专业,经过老师的解释和分析,我们心里都踏实了。”在第一次家访时,韩昊志的家长如是说道。
“经过三年的家校合作,目前学生已经顺利在合作企业实习工作了,所以在第二次家访时,学校更看重家长对学校和企业的期望和建议,这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学生实习、就业工作,也能更好为学生学习、就业服务。”辅导员申川说道。
从学习习惯树立到确定人生规划,从迷茫消沉到活泼独立,辅导员申川和学生家长共同见证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
家访+全过程育人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的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家访,打通家校共育的最后一里路,让全过程育人取得实效。
“在寒假前,我们就向各系部发出通知,对家访对象选择、家访方式、家访流程进行了指导。从家访情况来看,本次家访关注面广,不同年级、不同发展需求已实现全覆盖,并且,家访反响好,得到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处长韩霞介绍。
不仅如此,各个系部还积极创新传统的家访形式,用“家访+思想政治教育”“家访+心理健康辅导”“家访+就业指导”“家访+资助宣讲”“家访+征兵宣传”等等设置主题家访,同时,还利用新媒体技术积极探索“家访+”新模式,开展网络家访、书信家访等等,拓宽“家校联动育人”新方式。
“家访让我明确感受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育工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是在于帮助学生成长、塑造他们的品格。”第一次参加家访的通用航空系系青年教师刘加涛说道。
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徐原看来,“家访是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增进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的重要桥梁,是学校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重要手段。”
温暖聆听,携爱前行。面对面、心与心,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用家访搭建起协同育人的桥梁,促成了一场家校之间关于教育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