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赋能儿童健康成长
——莒县第五中学“快乐一刻钟”创新实践调查研究

  在“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下,教育领域正经历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深刻转型。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学校需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并科学安排课间活动。日照市莒县第五中学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创新推出“快乐一刻钟”课间模式,将传统课间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通过系统性设计与安全保障,打造了学生全面发展与校园活力的“双赢”样本,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眼实践。

为何延长课间?政策导向与学生需求的深度契合
  课间休息不仅是学生调节身心的重要窗口,更是培养社交能力、释放天性的关键场景。传统10分钟课间常因教师拖堂、学生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其功能被弱化。教育部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强调,“学校应合理安排学生在校时间,确保课间、午休和课外活动时间不被占用。”莒县第五中学的“15分钟课间”改革,正是基于以下考量:
  落实“双减”精神,缓解学业压力。延长课间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活动机会,有助于降低课堂疲劳感,提升后续学习效率。研究表明,规律的身体活动可促进大脑供氧,增强记忆力与专注力(《中国学校卫生》,2022)。
  回应儿童天性,促进全面发展。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期,短暂的课间难以满足其运动、社交与探索需求。15分钟的延长设计,为体育、益智、艺术等多元活动提供可能,推动“五育融合”。
  优化校园安全,规避无序风险。传统“一拥而出”的课间模式易引发拥挤、碰撞等隐患。通过错峰、分区管理,学校可将活动风险降至最低,同时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如何科学安排?分层管理与多元活动的系统设计
  莒县第五中学以“空间高效利用、时间精准分配”为原则,构建了“三层三区”的课间管理体系:
  时间分层:错峰出行,有序流动。
  全校班级按单双号分为两组,分批充分运动,避免走廊拥堵。前5分钟用于如厕、饮水等基础需求;后10分钟集中开展活动。
  空间分区:因地制宜,功能明确。
  体育区:活动内容有跳绳、跳格子、立定跳远;场地示例为操场、走廊地贴游戏区。
  益智区:活动内容有成语接龙、数独挑战、魔方;场地示例为教室角落、楼层文化角。
  棋类区:活动内容有五子棋、象棋、飞行棋;场地示例为楼道棋盘桌、树下石桌。
  实践区:活动内容有手工折纸、科学小实验;场地示例为实验室外走廊、创客空间。
  文艺区:活动内容有即兴歌舞、课本剧排演;场地示例为礼堂前厅、音乐教室外。
  活动分层:年级适配,动态调整。
  低年级以“安全优先”为原则,侧重趣味体育游戏(如“萝卜蹲”“跳跳蛙”),并由班主任全程陪同。高年级引入合作性项目(如“团队接力赛”“科学解密挑战”),培养领导力与创新思维。

活动如何分类?五育融合的课间课程图谱
  学校以“德、智、体、美、劳”为核心,开发了五大类和乐课间活动,形成了“15分钟微课程”体系:
  休闲体育类:强健体魄,激活身心。
  传统游戏创新:将“跳房子”升级为“诗词跳格”,格子内标注古诗名句,学生边跳边背诵。
  传统运动引入:引入“翻花绳”“拾活落”等微运动,适应雨天室内活动需求。
  探索发现类:激发好奇,培养科学素养。
  教室内设置“为什么”墙,每日更新科学问题(如“彩虹为什么是弧形?”),鼓励学生课间讨论并提交答案。
  开设“自然观察角”,提供多肉、绿萝、长寿花、小金鱼等动植物,供学生自由观察和探索。
  益智棋盘类:锻炼思维,提升专注力。
  除传统棋类外,引入“逻辑推演棋”“数学华容道”等创新项目,学生经常自发进行“班级棋王争霸赛”,为课间生活注入活力。
  实践动手类:手脑并用,培育工匠精神。
  开展“15分钟创意工坊”,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模型及科学实验小装置等;设置“校园责任岗”,学生轮流参与绿植养护、器材整理,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和责任感。
  文艺类:陶冶情操,展现个性。
  课间“自由舞台”:每到课间,学校广播会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学生会跟随歌曲舞蹈或者歌唱。

师资如何保障?四级联动与专业培训的双重机制
  为确保课间活动高质量实施,学校构建了“全员参与、责任到人”的保障网络:
  四级巡查制度。带班领导:统筹全校课间安排,处理突发情况;值班教师:定点值守高风险区域(如楼梯口、操场器械区);学生监督岗:由高年级学生组成,协助维持秩序;家长志愿者:每周轮值,参与安全督导与活动指导。
  教师能力提升。开展“课间管理”专题培训,涵盖急救技能、游戏设计、冲突调解等内容;将课间组织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设立“活力课间奖”,激励创新。

家长支持从何而来?家校共育的信任纽带
  家长是课间改革的重要参与者与监督者。学校通过三项举措赢得家长支持:
  透明沟通机制。每学期举办“课间开放日”,邀请家长实地观摩活动;通过班级群每日推送“课间精彩瞬间”,消除安全疑虑。
  资源共建平台。调研家长特长(如武术、手工),开设“家长导师课间课”;成立“课间安全委员会”,家长代表参与制度修订与设施验收。
  数据反馈驱动。第三方机构调研显示,92%家长认为“15分钟课间”让孩子“更快乐、更健康”。

安全如何守护?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
  学校将安全视为课间改革的底线,通过“三防三控”筑牢防护网:
  设施防护。运动区铺设EPDM软垫,单双杠埋深增加至60厘米;井盖加装防滑网格,转角处粘贴反光警示条。
  行为防控。制定《课间安全公约》,采用“红绿灯”行为标识(如红色代表禁止奔跑区);每周开展“安全小剧场”,学生自编自演情景剧学习应急技能。
  应急管控。楼道配备急救设备,教职工全员持有红十字救护证;每学期联合消防、医院开展综合演练,确保3分钟内响应突发事件。

成效如何?从数据到故事的立体答卷
  自2024年实施“快乐一刻钟”以来,学校迎来多维提升:
  学生层面:课间安全事故率下降76%,课堂专注度提高40%;在市级科创比赛中获奖数量翻倍。
  教师层面:85%教师表示“学生纪律性明显增强”,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家校层面:社会满意度持续提升,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脸上的笑容多了,思维活了,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也更多了;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支持力度也更大了。
  从“10分钟”到“15分钟”,不仅是时间的延长,更是教育理念的升级。莒县第五中学以课间为支点,撬动了“五育融合”的育人新生态,为“双减”时代的校园改革提供了生动范本。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当我们把课间还给孩子,便是将未来交还给了无限可能。
  (莒县第五中学 陈常峰)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赋能儿童健康成长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