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季平
在岚山区虎山镇,乡村医生朱雷先,他默默扎根于基层医疗卫生岗位,寒来暑往,一晃便是30载春秋。
30年前,他怀揣着医学梦想,以青涩稚嫩的医学毕业生身份踏入这片乡土;30年后,岁月的痕迹悄然爬上他的双鬓,曾经的翩翩少年已成为沉稳可靠的中年医者。
朱雷先是一名共产党员,而这重身份也一直是他心中的一面旗帜,为此,他时刻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在技术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深得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尤其在群众中享有良好的口碑。由于朱雷先的医术高超,附近的百姓多有慕名而来,锦旗不断。他常说:“医者父母心,为患者治病是我的职责。”
朱雷先又是一名乡村医生。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非常艰苦的,但他喜欢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不管寒冬酷暑、刮风下雨,也不论白天黑夜,只要群众有需求,他都有求必应、从无怨言。2020年秋天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已入睡的朱雷先。邻村一位村民说他不满1岁的孩子高烧、抽搐,求他无论如何去给孩子看看。
听完后,朱雷先没有丝毫犹豫,披上雨衣,骑上自行车消失在雨夜中,刺骨的寒风夹杂着冰冷的雨水拍打在他的脸上,疼的他想打退堂鼓,但想到患病的孩子,急切的家属,他还是坚持着赶到患者家中。经过诊断用药,患者的烧退了,也不抽搐了,看着孩子熟睡的样子,家属不断地说着感谢,而朱雷先只是笑着说:“没啥,都是我应该做的。”
朱雷先再是一名抗疫战士。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朱雷先更是冲在了第一线,主动请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他每天奔波于各个村庄,为村民测量体温、宣传防疫知识。他经常对身边的同事说:“我虽然是一名乡医,但在这场防疫战中,我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战士,只要组织需要,我就能随时报道。”疫情过后,朱雷先被上级有关部门授予“最美乡医”称号。
朱雷先还是一名中医适宜技术爱好者。他喜欢中医适宜技术,为了能用一些简单易行的中医特色技术来诊治疾病,他自费外出学习了中医诊脉、针灸、推拿、拔罐,让病人少花钱治好病,减少了输液对人体的损害。为了提升卫生室的硬件基础设施,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他管理的卫生室今年新添置了办公桌、办公椅、理疗床、电脑、打印机、中频治疗仪、透药仪、烤灯、火罐等,诊疗项目丰富了,也切实为周边的百姓提供了便利,以前一些需要到县城医院做的诊疗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做到,节省了时间金钱,效果还不错,渐渐地朱雷先所在的诊所在社区及周边村里也小有名气,慕名而来的病号也络绎不绝。
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身份。工作中他是一名乡村医师,脱了白大褂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他爱他的家人,闲暇之时他总是尽可能地多陪在家人身边。也许是耳濡目染,他的儿子从小就励志成为一名医生。大学毕业后,朱雷先的儿子最终也如愿从事了医学相关工作。朱雷先说,等自己退休了,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接过接力棒,继续为父老乡亲看病服务。在朱雷先的影响下,他的家庭已经成为了一个学医之家,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为社会的健康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30载春秋,青丝成雪,初心如磐。朱雷先用一副听诊器连起万家安康,以数根银针编织杏林春暖,在阡陌纵横间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最坚实的信仰之路。当虎山镇的炊烟再次升起,卫生室那盏长明的灯,依旧温暖着群众们的每一个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