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姚彩虹
春暖花开时节,山海天张北湾又成了鸟儿的天堂。当晨曦初染海平面,白腰杓鹬舒展双翼掠过粼粼波光,西伯利亚银鸥与红嘴鸥在潮间带追逐嬉戏,小黑背银鸥如流动的珍珠镶嵌于金色沙滩。
“这里是鸟类的乐园,也见证了张北湾独有的生态魅力。”这片候鸟天堂的每个清晨,都被观鸟摄影爱好者邵光峰的镜头定格成永恒:“在这里,快门捕捉的不是影像,而是生命与自然共鸣的诗行。”
张北湾的生态密码,就藏在这群翩跹的“环境监测师”身上。据统计,这里每年都有超过50种鸟类来此迁移、越冬、繁衍。2021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在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设立“中华凤头燕鸥 山东日照”保护地,这不仅是对张北湾生态环境的高度认可,更是黄海湿地生态健康的有力见证。
张北湾今日的生态盛景,离不开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坚定不移的“生态立市”战略。近年来,山海天打出了“组合拳”:联动净湾,让海水更加清澈;生态活湾,唤醒海湾的生机;协同护湾,凝聚各方力量守护这片蓝色家园。如今,这片让市民、游客幸福感爆棚的海湾,早已实现“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好愿景。
在张北湾的怀抱中,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无疑是最耀眼的明珠。这座占地1.2万亩的森林,被游客亲切地称为黄海之滨的“天然氧吧”。走进其中,仿佛踏入了一个绿色的童话世界,林海相依,海天一色,让人陶醉。
然而,谁能想到,在20世纪50年代,这里还是一片年均7级以上风沙天气达120天的“不毛之地”。三代务林人,用了整整70年的时间,在盐碱滩涂上播撒希望的种子,培育出了华北最大的人工混交林。如今,这里有300余种植物,构建起了一道坚固的立体生态屏障,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峰值高达每立方米8900个。
更值得一提的是,公园开创了“以游养林”的新模式,每年从旅游收入中拿出400万元作为专项基金,用于森林抚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2022年,山东省首届“森林文化周”在这里成功举办,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被授予自然教育创新基地,实现了从“荒芜之地”到“生态富民、借绿生金”的华丽转身。
从高空俯瞰,28公里长的阳光海岸绿道宛如一条碧玉飘带,蜿蜒镶嵌在张北湾。这条生态廊道,串联起了森林公园的葱郁、礁石湿地的野趣、渔村民宿的烟火。绿道在建设过程中,创造了“四不”奇迹:不动一棵树、不动一片沙、不动一块石、不填一处湿地,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自然性。
沿着绿道前行,太公岛、桃花岛、海洋美学馆、森林公园等20余处景区景点,以及8个民俗旅游村,如珍珠般被串联起来。这里不仅有渔家文化、海防文化、海洋文化等,还有动人的传说故事,形成了一个集景点、观景平台、运动步道、游客休憩广场于一体的功能复合型阳光海岸带,成为了一张“畅、通、绿、阔、美,有温度、可阅读”的城市名片,完美诠释了张北湾的生态魅力与人海和谐。
依托张北湾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山海天巧妙地将阳光海岸绿道建设与文旅产业发展相结合。在绿道周边,民宿、露营、康养、演艺、运动、农家乐等多种业态蓬勃发展。
“游客看中的,不单单是这片迷人的金沙滩,周边优美的生态环境,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同样令他们心动。”28岁的民宿主理人郭英昊说,山海天丰富的旅游资源,让游客们收获了超值的旅行感受。如今,郭英昊不仅运营着4处颇具特色的民宿小院,还利用团队的网络营销优势为肖家村52家民宿广开销路,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源。
数据显示,去年山海天接待游客数量突破2100万人次,其中,“五一”“端午”“十一”假期,山海天在全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深度游客量排名中均位列前3位。精品民宿数量从2023年初的20余家激增至现在的1480余家。
夕阳西下,潮水退去的滩涂上,赶海人群与觅食候鸟和谐共处。这片海湾的故事,正随着潮起潮落,谱写着生态文明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