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协作发展”开展专题协商
全媒体记者 费洪芹 通讯员 孙克芳 辛爽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是塑强数字经济新优势的关键之举。
3月27日,市政协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协作发展”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会上,部分政协委员、界别群众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座谈交流,增进理解、凝聚共识、协商建言,为助推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协作发展献计献策。
“构筑数智底座 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态”“聚焦数据要素价值化 强化产业互联网建链补链”“坚持产教融合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以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为引擎 助力数字日照高质量发展”……发言中,委员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提出了有针对性、建设性的真知灼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框架和格局正逐步拉开,呈现出新的发展优势和潜力。
谋 发力项目招引 精准延链补链
年初,我市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2025年日照市将着力提升项目谋划水平,以“项目提升年”为有力牵引,聚焦“谋招推服”全链条精准发力,着力提升项目推进速度。
如何走出具有日照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路径?可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要坚定树牢“项目为王”理念,以更多优质项目的招引落地,推动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项目提升年”要求,全市各级产业链专班全年赴北京、深圳、广州、江西等地外出招商60余次,拜访包括中国中车、广州思林杰科技等500强、头部企业、国家级科研院所24家,对接链上项目近20个。
“依托产业大脑成功经验,日照移动可提供全国范围企业精准画像数据、产业链图谱建设,建立招商目标企业动态数据库,实现招商线索智能匹配。”市政协委员、中国移动日照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林木德在发言中表示。
他建议,整合资源,专项激励。如在现有精制茶加工、预制菜(海洋食品)、农机装备、塑料制品、钢铁等各行业产业大脑基础上,通过“产业大数据+产业大模型”模式构建市级产业大脑中心,搭建“四图四库”体系架构,即绘制产业链全景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建立目标企业库、科研机构库、配套服务库、招商项目库。针对我市缺失的芯片设计、工业软件、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产业环节,出台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政策包”,建立“一链一策”精准扶持机制,重点对接全国范围内产业链核心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实施精准招商和政策制定,实现延链补链。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等特点,实践证明,在这一赛道竞逐,模仿、跟跑只会屈居人后,要想弯道超车、培塑优势,就必须结合我市实际,迈开步子大胆探索,围绕产业全链条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搜集前沿技术、先进工艺、优质成果,加强产业发展布局谋划,持续完善产业图谱,为针对性补链强链打好基础。
界别群众代表、日照浪潮智能终端公司副总经理王丽萍表示,在市委、市政府“项目为王、产业强市”的战略指引下,企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建成智能数字化水平领先的生产基地,打造出覆盖光、储、充、换等零碳智能终端设备的完整产业链。通过构建本地化供应链体系,瞄准上下游进行补链、强链、延链,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带动触海科技、3D打印设备制造等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通过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搭建村镇“社区综合治理”场景,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招来项目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能否起到延链补链作用,关键还要看项目落地质效如何。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立足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优势,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实施精准招商,掌握更多优质项目线索。会同产业链专班重点推动经开区汉可泛半导体年产20GW热丝CVD装备项目、高新区深圳飞特尔LTCC射频陶瓷滤波器项目、东讯电子前端声表芯片制造项目、东港布谷鸟智能制造中心项目等项目尽快实现重点突破。强化市级与各区县、功能区的招引联动、基金协同,整合各类基金资源,市县两级共同设立产业基金,更好地赋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签约落地。
聚 创新主体培育 积蓄发展动能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是主力军,企业家是开路先锋。
市政协委员、中国联通日照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马亮建议,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企业开展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同时,鼓励通信运营商为中小企业开放机房部分机柜资源、提供低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支持其低门槛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实现设备上云与产能优化。
此外,他鼓励本地高校开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本地化的技术人才,在部分企业设立“数字技术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数据中心运维、云计算架构等实践课程。针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高端人才,试点“周末工程师”制度,对京津沪杭人才来日照服务给予交通住宿全额补贴和科研经费支持,增强吸引力。依托通信运营商的技术优势,设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中心,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技能培训,重点开展DeepSeek等数据工具应用、云计算实操等,实现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的数字化能力提升。
挖掘行业重点企业“立柱架梁”是关键一招。多年来,我市精心培育了诸如技宝电子、比特智能等本土优质企业,也着力引进了浪潮智能终端、阿米精控等行业翘楚,这些重点企业就是我市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栋梁、支柱。
作为深耕数字经济领域多年的企业,浪潮云洲始终关注日照产业升级需求。市政协委员、浪潮云洲日照区负责人盛颖峰建议在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大力推动AI技术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灯塔工厂”,为其他企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针对日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痛点,他提出“三步走”策略,轻量化上云,推出AI驱动的工业SaaS平台,提供设备预测性维护、能耗优化等标准化服务,降低企业上云门槛;数据要素激活,建设“日照产业数据仓”,推动政务、港口、重点行业数据合规共享,探索数据资产入表试点;智能服务下沉,在日照布局AI联合实验室,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发面向本地产业的定制化算法模型,如针对港口物流的智能调度系统、针对海洋渔业的病害预警模型等。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依托产业园区,加快培育壮大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强化企业“引育”,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对艾锐光电、越疆等企业的培育力度,提升对全市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强化园区“集聚”,突出园区化布局、集群化发展,用好日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省级数字经济园区、省级软件名园等,集聚要素资源,做优产业生态布局,让“上下楼”变成“上下游”“左右邻”变成“产业链”。
比如,高新区重点做大集成电路集群,打造全省模拟芯片产业(包括射频、小信号)集聚区,形成有特色的日照集成电路发展模式。经开区做大光电子器件、电子元件产业优势,从“单打独斗”向“设计—制造—终端产品”全链条发展,从低端元器件向高端半导体元器件迈进,打造省内有一定竞争力的电子元器件集聚区。
塑 赋能资源集聚 优化产业生态
高质量发展是新一轮产业竞争“淘汰赛”。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处于打基础、扩规模、提水平的关键阶段,亟需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的支持。
市政协委员、日照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春勤坦言,位于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的日照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有涵盖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训场景的实训实验室和体验中心、数字平台28个。在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浪潮下,基地不能仅局限于学校教学、高校实习,应该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平台作用,融入到产业人才培养、职业技能提升等工作中。
他建议,人社、工信等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将日照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纳入到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训定点机构,面向全市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为产业发展培育技能人才,建立由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参与的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研发攻关、成果转化,助力全市产业蓬勃发展。
市政协委员、山东比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雪建议,支持本地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课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并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同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她补充道,政府可牵头搭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平台,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攻克技术难题。例如,在酒店智能客控领域,针对人工智能技术与酒店业务系统的融合问题,组织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攻关,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拓展。
界别群众代表、山东声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啸云表示,当前,地方企业在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中普遍面临渠道狭窄、门槛高、成本贵等难题,尤其是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受制于信用评级不足、抵押物缺乏等问题,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
为此,他建议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引导资本精准支持,针对本地优势产业如电子信息、新能源、数字经济等,设立政府主导的“科技创新产业基金”或“产业链协同基金”,通过直投、跟投等方式支持初创期、成长期企业股权融资;推出“科技贷”“人才贷”专项产品,联合银行开发基于知识产权质押、研发投入、订单合同等轻资产增信的贷款产品,放宽抵押要求,延长贷款期限;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通过“基金引导、信贷创新、服务提质”多维施策,有效缓解地方企业融资困境,激发市场活力。
科技之花的绽放,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持续浇灌。在互动中,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回应,将完善多渠道融资服务机制,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成立天使基金、创投基金,吸引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加强对上争引,积极争取和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科技成果转化贷等上级政策,科学精准谋划项目。强化助企服务,建立政策无感兑付机制,优化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流程,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
势起风至,未来已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委员们纷纷表示,将紧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协作发展,积极牵线搭桥、内引外联,推动更多的项目、创新团队落户日照,共同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再上新台阶,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日照篇章中展现政协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