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区将干部作风砥砺成效放到清“堵点”除“痛点”的项目产业发展一线呈现——
全媒体记者 史树梅 通讯员 卢立平 尹宏业
一个电话,山东华睿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睿昊电子科技”)解了燃眉之急。“用电负荷有了保障,就可以放心地启动生产了。”近日,公司董事长杨杰高兴地说。
华睿昊电子科技是一家以从事光学玻璃及显示器件、元器件等研发生产为主的科技型企业,拥有行业领先的全流程自动化、全封闭式智能生产线。
前不久,华睿昊电子科技在完成各项手续办理后,准备投入生产。谁知生产线调试时发现,由于新引进了几台自动化设备,原有用电线路负荷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生产线全部就绪了,却没法正常运行,耽误一天就是一天的损失。”杨杰心急如焚。
今年,东港区开展了“访企问需”行动,全力为企业生产运营排忧解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杨杰拨通了日照空港经济开发区的电话求助。不到十分钟,企业服务专员井忠刚就来到了企业。
空港经济开发区积极优化整合部门职能,将更多的力量下沉一线“访企业、送政策、解难题”,靠前推动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已为企业解决税票开具、手续办理、用工招聘、配电扩容等问题12个。
“企业原有的用电线路载荷不能满足新的用电需求,这个‘堵点’要是打不通,不但影响现有生产线的正常运行,企业后续发展也会受到制约。”了解情况后,井忠刚叫上杨杰会同市、区供电部门以及厂房原建设方进行会商。经过一番对接协调,很快一条新的载荷线路铺设到设备旁边,问题得以解决。
如今,华睿昊电子科技生产项目已经正式投产。智能车间马力全开,生产设备顺利运转。“我们企业今年的产值预计突破1.5亿元,并计划追加投资1.5亿元扩建研发中心。”说起这些,杨杰颇为自豪。
“用电问题解决了,后续还会有什么难处?”趁着杨杰忙碌的间隙,最近,井忠刚专门来到企业,一道梳理生产运营“难点”“痛点”,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了用工、员工食宿等难题。
服务追着企业走,这只是东港区下力气、出实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系列举措之一。为护航企业发展,东港区在日照街道、石臼街道、秦楼街道等镇街道相继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就近为企业和项目提供政策服务、资源服务、信息服务、法律服务、帮困服务等一站式帮扶。
东港区今年明确提出当好项目、企业发展的最佳“拍档”、最贴心“娘家人”。实行“项目管家”全流程服务机制,重大项目均由区领导牵头包保,带领工作专班节点化调度推进、动态化梯次培育、清单化要素供给。为构建“亲清”政企关系,引导干部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主动与企业家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诉求,全心全意助力企业发展……
东港区还实行一系列利企便民措施,如成立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开展“一站集成”服务,在大型商超、农贸市场开展“流动审批大厅”服务,实行“三访三办”工作法,让服务“送上门”,让企业“少跑腿”。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使东港区的投资吸引力不断增强:前不久,东港区48个项目集中开工,涵盖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乡村振兴及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总投资145.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6.6亿元。
“现在上边的干部隔三岔五打电话来询问运营情况,还经常来现场办公,对企业跟我们一样用心。”杨杰说,当地干部的一举一动让他看到了东港区真正优化营商环境、呵护企业发展的决心,“我们在抓住机遇发展壮大的同时,还要动员更多的上下游企业来这里投资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