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总的要求是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上聚焦发力,具体要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国国有企业审计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内部审计是企业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一种制度安排。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成为当前国企内部审计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认清审计业务实质,完善内部审计职能。财务收支审计是国企内部审计的传统业务,是国企内部审计最主要的内容。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可以审查和评价企业资金的来源、管理、使用和核算等情况,揭示企业在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获得了来自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投资;二是国有企业对外借款和发行债券等。国企获得这些资金后,大多都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因此,审计人员应重点审查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审查资金的用途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了报批手续。
二、加强风险分辨识别,重视内控制度建设。国有企业内部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但是对于企业风险管理重视程度较低,企业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并不充分,影响了国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企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内容:第一,充分了解企业所处行业发展态势、面临的市场竞争状况等外部环境;第二,了解企业自身状况和能力;第三,了解企业内部经营状况和管理状况,以便全面掌握风险点;第四,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出发,全面分析企业存在的风险点和潜在风险,制定风险管理方案;第五,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当利用现有的资源,深入研究行业发展动态,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三、重视审计成果应用,提升内审技术水平。从国企内部审计的职能来看,其审计结果的运用是审计职能发挥的关键,通过运用审计结果促进企业风险防控、改善经营管理。在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上,应充分利用企业内审结果,将审计结果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内审工作质量。要做好风险导向型内审的计划制定和管理工作。国有企业应通过定期召开审计工作会议,对风险导向型审计计划进行讨论和研讨,对重点项目和重要事项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具体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实施方案和审计工作进度安排,为风险导向型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参考。
(作者单位:中共日照市委党校 日照盐粮集团有限公司)邵明昭 路雯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