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工业企业变“工业三废”为“生态宝藏”
全媒体记者 田文佼
清晨六点,五征农用车总装区光伏屋顶刚捕捉到第一缕阳光,电子屏上的发电量数字便开始跳动。
“每度电都是从阳光里‘织’出来的。”能源管理员滑动着数字化平台,厂区屋顶的蓝色光伏板与远处的蓝天融为一体,年发电1245万度的清洁能源,正通过I级能效变压器输送至新能源汽车生产线。这幅光能与制造交织的画面,正是日照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日照市各工业企业锚定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加快工业领域绿色转型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创新实践勾勒绿色发展图景。山钢日照公司转炉工序能耗同比降低5.6%,达到国内标杆企业水平;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入选2024年度省级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单。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5家、省级绿色工厂23家,培育市级绿色工厂46家;华源索具获评2024省级智能工厂,日钢集团获评国家级质量标杆示范企业。
数据是实干的有力佐证。在山钢日照公司的冲渣水站,一场“热量革命”正在上演。曾被视为工业废料的冲渣循环水,如今通过“真空相变换热”技术重获新生。
“我们小区供热用的是清洁能源,现在屋内温度22℃。”2025年1月2日,日照室外温度零下10℃。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东港区涛雒镇马家村安置区村民马世凤家里却温暖如春。
这得益于日照山钢余热民生与渔业融合利用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该项目建设11座余热资源站、1座供热首站和1座备用热源站,以及长约35.8公里的配套管网,采用“真空相变热能采集”等专利技术,通过就近提取山钢日照厂区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循环水、烟气及高温空气余热,汇聚后送入供热主管网,集中输送到涛雒镇居民家中和渔业养殖大棚。2024—2025供暖季,居民集中供暖实现23.9万平方米和约31万平方米渔业养殖水体保温需求。
走进三三智能科技的无尘车间,33台国产智能化设备正高速运转。卷对卷双面印刷机自动对准技术将加工精度控制在±5微米,良品率从85%跃升至98%。“淘汰11台老旧设备后,单位产品能耗降低25%,年节电量8.5万千瓦时。”三三智能科技(日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付彬说。
如今,在日照的工业版图上,绿色工业的实践正汇聚成强大合力——从钢铁厂的冲渣水到电子车间的废料,从汽车生产线的能耗数据到养殖池的恒温系统,日照各大工业企业用创新将“工业三废”变为“生态宝藏”,在钢花与绿波的交响中,绘就出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