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培育“小小传承人”127名,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莒县——
书院聚人气 文化“冒热气”

  全媒体记者 厉倩 通讯员 方越
  “老师,这个‘福’字的边框为啥要刻成波浪形呀?”在莒县城阳街道东关社区“阅伴新华”文化书院里,10岁的刘子涵好奇地指着手中正在雕刻的过门笺,授课老师俯下身子耐心解答:“这叫‘富贵不断头’,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好彩头……”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莒县许多社区已成常态。一座座文化书院,正日益成为群众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好去处。
  文化书院遍地开花,背后是莒县建设思路的精准发力。在推进建设过程中,莒县着重在“整合”与“提升”上做文章,把现有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功能进行优化整合,在原有图书阅览、书法绘画、运动健身等基础功能上,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增设非遗体验、文化传承、技能培训等功能空间,赋予其“文化书院”的新内涵,着力打造服务群众的文化教育综合体。
  对于文化书院带来的便利实惠,岳家村社区居民于慧娟深有体会。每到周末,她都会准时带孩子到“德韵公心”书院。孩子参加“周末课堂”学习书法绘画和科普知识,她自己则去看书、听讲座。“以前周末孩子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我们跟着操心。现在好了,下楼步行5分钟就到书院,孩子有老师辅导,学得认真又开心,我们家长也能看书、听讲座,孩子有长进,自己也有收获,比以前充实多了!”于慧娟说。
  文化书院要长久红火、充满活力,离不开优质资源的支撑。工作中,莒县着力盘活内外资源,将文明实践专业志愿服务队、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服务队等力量下沉至各书院,通过开设“专家公益讲堂”,让书画培训、戏曲舞蹈、家庭教育、养生保健等课程精准配送,提升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满足群众“胃口”。
  资源下沉的效果如何?桃园社区“桃花源”文化书院给出了生动答案。在这里,“秋之韵”剧团的成员们正利用业余时间认真排练。团长徐炳云一边示范戏曲身段一边介绍:“当初成立剧团,大家凭着热爱自己摸索,跟着视频学、互相纠正。现在有了专业老师定期到书院指导,从身段到唱腔,教得细致又规范,大家进步都特别快。我们自己学会了,还能带着新入门的邻居一起练,很有成就感。”
  “这支由12名戏曲爱好者组成的兴趣社团,每周都来书院切磋排练,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文艺演出,在周边社区已小有名气。”文化书院负责人梁庆伟说,“许多居民被他们带动也迷上了传统戏曲,常聚在书院练唱,如今都唱得有模有样。”
  一系列扎实举措,正结出累累硕果。据悉,今年以来,莒县已在11个社区试点成立了“德育公心”“东篱文苑”等特色文化书院,围绕知识科普、实用技能、运动健身、文化传承等类别,将20余项优质文化课程送达群众身边,满足不同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截至目前,莒县依托文化书院共培育“小小传承人”127名,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书院聚人气 文化“冒热气”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