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东港区党员干部把“办公桌”搬进“现场”,在一线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
田埂上的心贴心

  全媒体记者 姚彩虹 通讯员 卢立平
  “有了村里输送的采茶工,心里格外踏实。”骄阳似火,站在东港区西湖镇吉祥新村的生态茶园的小径上,湖畔农业茶厂负责人王龙山望着眼前忙碌的景象,抹了一把汗。
  去年这个月,在这片茶园田埂上,村“两委”和几位茶业大户围坐在一起会商茶叶夏季生产事宜。王龙山受邀,参加了这次会议。
  “早采三天是个宝,晚采三天变成草,现在就缺采茶工。”王龙山的“烦心事”一提出来,吉祥新村党总支书记郑芳现立马回应,“人工问题我们来统筹,保证不耽误你的采摘期。”
  “现在单日用工量最多的时候超70人,都是村里推荐过来的,干活令人放心。”王龙山高兴地说。
  高兴的不光是王龙山,正在采摘的焦凤华与姐妹们手脚麻利,谈起这份“家门口”的工作感觉浑身是劲:“早晨7点开工,下午4点收工,中午还可以休息,不用担心照顾家庭,每天的收入也可观!”
  让会议“走出”会场,“走进”现场。在吉祥新村,“田埂议事”“小巷议事”等现场议事活动早已成为常态。产业发展遇到什么难题,村民日常生产生活遇到什么困难,大家席地而坐,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就地拍板,需从长计议的事项则形成方案,及时向群众通报进展。
  为茶园招工,仅仅是吉祥新村现场议事解决村民增收与产业大户用工问题的第一步。郑芳在走访中发现,虽然现在进城打工的不少,但各自然村还是有不少50岁左右的闲置劳动力留守。
  “能不能像工厂管理工人一样,把这些闲散劳力组织起来?”这个想法在后续的议事会上引发热烈讨论。镇上人社、司法部门的专业人员受邀现场指导,大家围绕这一问题各抒己见、出谋划策。
  如今,公司已经正式运营,大家为它起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劳务共富公司。它不仅持续保障着茶厂的用工需求,服务范围更拓展至日照水库沿岸9个特色精品园区。截至目前,累计组织用工超1.5万人次,带动村民增收逾12万元。许多原本赋闲在家的村民,通过公司平台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心愿。
  “议事”与“办事”无缝衔接,“解释”和“解决”相助益。为确保现场议事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效,吉祥新村还完善了“民情采集—多方听证—联合审议—阳光票决—闭环督办”的五步共议工作机制。每季度开展“议事评效”活动,村民代表走进现场对决定事项落实情况打分。
  “问”出群众所需,“议”出民生实效。今年以来,吉祥新村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文旅特色产业,新建省级标准化基地1处、市级生态农场1处,成功招引落地百亩特色种植基地2个,村集体增收超50万元。
  村民们纷纷表示:“会场搬到田埂上,心事就变成了好事。”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区域·东港】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田埂上的心贴心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