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山法院创新“法官说法+代表说理”联动解纷工作机制——
全媒体记者 王季平
一场暴雨让岚山区某小区陷入积水泥淖,业主韩某因房屋被雨水浸泡与物业公司争执不下。2024年7月的这场暴雨带来的纠纷,岚山区法院安岚法庭受理后,邀请了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区人大代表费秀丽旁听庭审并参与调解。
费秀丽凭借专业经验点明排水系统存在的缺陷,指出物业疏于清理公共区域杂物的责任,并引导业主理性看待混合过错。历经多次联合调解,双方最终握手言和,达成赔偿协议。同时在费秀丽的建议下,物业公司同步启动排水设施改造。这一案例的背后,是岚山法院近年创新“法官说法+代表说理”联动解纷工作机制的缩影。
“这次的调解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人大代表既是法院的监督员,更是法院与群众的‘联络员’。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不仅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更是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人民法官就在身边。”案件调解成功后,费秀丽感慨道。
近年来,岚山法院持续探索多元解纷渠道,创新“法官说法+代表说理”调解工作机制,邀请来自区和镇(街道)的11名人大代表担任特邀调解员,通过轮流值班和个案邀请相结合的方式参与法院民商事纠纷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代表长期扎根基层、密切联系群众、通达社情民意的优势,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在另一起民间借贷纠纷中,被告李某玩起了“消失”,电话无人接听,原告提供的地址也找不到李某踪迹,并且原告提供的证据材料并不充分,案件陷入僵局。
承办法官易秀娟在“特邀人大代表调解名册”中发现,被告李某的送达地址,恰巧是区人大代表、虎山镇大村党支部书记李纪港所在的村居,易秀娟当即联系到李纪港,告知其纠纷来龙去脉。当天下午,易秀娟接到了李纪港的电话回复:“李某确实外出了,一般人的电话他也不接。但是他的父母在家,并且我跟他们打交道比较多,我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争取能够和解。”
过了一周左右,易秀娟接到了原告的电话:“法官同志,李某主动联系我了,说是有人找到了他,他微信给我转了一笔钱,并跟我保证尽快还清,要不然我先撤诉吧。”至此,李纪港通过自己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使一起本应十分棘手的案件得以顺利解决。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根植人民。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法院纠纷化解工作,既架起了法院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之桥”,又搭建起矛盾双方之间的“连心之桥”。每一次的调解,代表们总会耐心倾听当事人的倾诉,并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以来,岚山法院邀请人大代表参与纠纷化解30余件,自动履行率高达90%以上。
从韩某的物业问题到李某的民间借贷纠纷,岚山法院与人大代表的协同实践,诠释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生命力。当人大代表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当专业智慧与司法权威深度融合,不仅让矛盾纠纷化解更接地气,更推动着基层治理从“案结事了”向“事心双解”升级。
正如一位当事人在调解成功后感慨:“代表讲的道理我们听得懂,法官说的法条我们信得过,这样的解纷才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