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为盾,筑牢可持续根基;数据为脉,驱动全流程智造升级,日钢———
□ 全媒体记者 刘玮玮
7月25日,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数字管控中心,401块屏幕如星辰般铺展,流淌着幽蓝的数据长河。技术员目光专注,指尖在控制台上轻轻一点———几公里外,巨大的转炉内,炽烈的火焰仿佛被无形之手精准操控,瞬间调整到最佳状态。
“以前靠眼力、凭经验,没十年功夫根本干不了这活儿,而现在电脑判断比老师傅还精准!我们已经实现了‘一键炼钢’。”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郑旭涛说。
从“手眼并用”到“指尖轻点”,从依赖“老师傅”到信任“大模型”,郑旭涛面前的屏幕,映射着日钢在钢铁红海中淬炼品牌护城河的清晰路径———以技术为刃,劈开创新之路;以绿色为盾,筑牢可持续根基;以数据为脉,驱动全流程智造升级。在钢铁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三位一体”的战略,正在锻造这家钢铁巨头不可替代的核心优势。
数据为脉 智造升级
“公司将二十余年积累的炼钢经验与技术,‘翻译’成数字化语言,‘喂’给人工智能大模型。”炼钢工程师张海波介绍,检测设备实时采集火焰形态、烟气成分等关键信息,大模型据此自动计算最优加料量与时机,精准调控转炉冶炼。如同神经中枢的智能集控系统,通过解析百万级实时数据点,将老师傅的经验转化为毫秒级的精准指令。
不仅是“一键炼钢”,目前,日钢全流程智能工厂的核心模块,包括铁前区域集中控制(铁区集控)、智能炼钢、智慧能源、低碳环保等,均已成功投用,并荣获省级智能工厂称号。
“智能化工艺控制体系,确保比人工更高效、精准、全面的质量控制,更能赢得客户深度信任。”郑旭涛说。
郑旭涛解释,钢铁生产的每道工序都包含众多工艺点,往往需要多轮试验来不断完善。以往,试验偏差主要依赖有经验的老师傅人工捕捉,但人工监测难免百密一疏。如今,借助数智化平台的大模型,一旦试验出现偏差,系统立即自动预警。更巧妙的是,上游工序的异常信息能自动传达至下游工序,让下游工序在同一次试验中有机会及时补救,使产品质量控制精准度大大提升。
硬件筑基 环保筑盾
日钢深刻践行“装备升级是基础”的理念,坚决关停小高炉、小转炉等低效高耗装备, 并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步伐。目前公司成功建设了行业内极具竞争力的3000立方米级高炉和300吨级转炉示范群。
这一战略性的装备升级,实现了多重跨越:工艺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为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绿色化成功转型奠定了坚实的物理基础。
不可否认,绿色基因早已熔铸于日钢发展的血脉,成为其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日钢核心的ESP(无头带钢)技术本身就具有显著的降碳、节能、节水效果。作为目前世界最大ESP超薄带钢基地和国内首家全面掌握ESP核心技术的企业,日钢“ESP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较传统热轧流程,ESP技术实现吨钢能耗降低7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降低80%以上,产品具备优异的“以热代冷”特性、显著的结构轻量化优势和突出的节能减排效益,年节约标准煤超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40万吨,在行业内树立了“以热代冷、高强减薄、节能减排”的标杆示范。
而全流程智能工厂项目不仅数百名员工得以远离高温、粉尘、煤气等高危区域,实现安全高效的远程集中操作。更能实现降本增效。
仅仅通过数智化炼铁和数智化生产管控,日钢年可降本近2亿元、降低能耗约6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万吨,设备事故停机时间降低10%,钢材订单平均制程时长提升至6.5天,产成品超期库存降低10%。
品牌硬核 锻造实力
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最终体现在产品上。
在企业的ESP生产线上,190米长的设备串联起了连铸机与轧机,钢水7分钟就可以轧制成钢卷。这条生产线能轧制最薄为0.6毫米厚的带钢,由于其高强度、轻量化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和集装箱制造等领域。
如今,日钢是目前世界极具规模的高质量超薄带钢生产基地,多项指标刷新世界纪录,ESP特色产品已经占比50%以上,汽车钢总销量突破120万吨。
市场认可度彰显硬实力,日钢的集装箱用耐候钢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2024年出口303万吨,居全国前三。企业全规格产品覆盖与高强度、高韧性等优异性能,精准满足多样化需求,积累了良好口碑。
从数据洪流中精准炼钢,到绿色基因里锻造标杆,日钢以“智”提效、以“绿”筑基、以“技”破局,成功在钢铁红海中开凿出一条独特的品牌护城河。这“三位一体”的战略融合,不仅锻造了日钢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更为整个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淬炼出一块闪亮的“日钢样本”,照亮了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记者短评:
日钢的“智”与“绿”,是日照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作为全市钢铁产业的两大龙头之一,日钢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率先实现从“经验炼钢”到“AI炼钢”、从“高耗能”到“国家级绿工厂”的深刻蜕变。
日钢的转型之路,核心是锻造响当当的产品品牌。它不满足于“炼钢”,而是以技术硬实力铸就品牌基石:全球最薄0.6毫米带钢、打破垄断的ESP技术、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的耐候钢———每一项都是其“高精尖”产品矩阵的闪亮名片。
日钢证明,传统重工也能靠自主创新、极致质量与绿色基因,炼就全球领先的品牌竞争力。这不仅是企业的荣光,更是“山东智造”走向世界的硬核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