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学创新实践探索
杨 钰 周 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课题组认真落实“新课标”关于建立文化自信,加强革命文化教育的要求。针对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学中存在的“历史疏离感”“价值内化难”等挑战,通过深耕细研,初步构建了一套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彰显语文学科育人价值、联通家校社三方的教学创新体系,为新时代铸魂育人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深耕学校主阵地,构建革命文化育人新体系
学校是革命文化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主渠道。课题组通过对课程、教学、评价的系统性创新,实现革命精神的“入耳、入脑、入心”。
构建理论实践教学模型,筑牢革命文化课程根基。课题组立足学段差异和学生特点,构建了“文化自信—革命精神—儿童认知”三维耦合教学模型,独创“革命文化儿童化阐释梯度模型”,为低、中、高不同学段提供了精准的教学指引。为破解“文道分离”困境,探索采用“红色基因—语文要素—核心素养”三维映射框架,确保每一节革命文化题材课既传承红色基因,又扎实完成语文学科的育人目标。
创新情境化教学,激活革命精神深度体悟。立足新课标,课题组倡导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变革,通过“情境浸润”打破时空壁垒,激发学生精神共鸣。例如,在执教《军神》一课时,教师将课堂设计成“手术现场”观摩,引导学生遵循“解码—转译—重构—体验—创造”的红色经典文本阐释五步法,在高度仿真的情境中自主探寻,深刻理解“军神”称号的千钧分量。这种探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
推行跨学科项目学习,实现革命精神“做中学”内化。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深度融合多学科,创新革命文化学习活动。课题组实施的“寻访甲子山战役英雄,传承红色灯塔精神”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整合了语文(撰写访谈提纲)、信息技术(利用AR地图探究)、美术音乐(绘制连环画卷)等学科,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建构者和传播者,革命精神在“做中学”中得到有效内化。
首创三维一体量表与成长银行,破解精神内化评价难题。课题组探索素养导向的评价新模式,设计“认知—情感—行为”三维一体的革命文化素演发展量表,通过情境化问题、匿名问卷、行为观察等方式,由师生、家长共同参与,对学生素养进行综合动态评估;创新创建“革命精神成长银行”评价系统,将学生阅读红色经典、参与志愿服务等行为转化为可量化的“红色积分”,将隐性精神成长显性化、激励化,引导学生将文化认知转化为社会行动。
二、家校社馆四位一体:共筑革命文化育人新生态
革命文化的传承,不能仅囿于校园。课题组打破“围墙”,将家庭的“第一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有效融合,构建协同育人的生态圈。
激活家庭新阵地,打造红色家风涵育新模式。课题组面向学生家庭推出《“我们家的红色记忆”家庭学习任务包》,内含亲子共读指导、红色周末活动方案等,让家庭教育“有章可循”;组织“寻访我家的奋斗故事”口述史活动,鼓励学生采访长辈,让革命精神通过家风故事得以传承;倡导家庭开展“红色周末”活动,如亲子共看一部红色电影、共做一顿“忆苦思甜饭”等;鼓励家庭利用师生手绘的“岚山红色亲子研学地图”等资源,在周末进行充满探索乐趣的“微研学”;挖掘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元素,开展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等德育实践;举办“红色家风故事分享会”,邀请获奖学生和长辈同台讲述,营造传承红色家风的浓厚氛围。
盘活场馆资源库,开辟馆校协同育人新路径。课题组与岚山区革命烈士纪念馆、日照市人民防空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建立合作关系,将场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共同开发与教材紧密结合的“行走的红色语文课”校本课程系列,如《地道战里的语文智慧》《一张党费证的信仰力量》等,实现了书本知识与现实体验的无缝对接。大力推广“我是红色小使者”实践活动,由场馆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对“小小讲解员”进行系统化培训,让他们在志愿服务中获得自信、增长才干,成为红色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联动社会大课堂,构建全域融合教育新生态。组织学生就近到革命旧址、纪念场馆等开展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教育实践活动。利用国家公开“云端资源”,搭建“永不落幕的线上主题教室”,整合VR云游红色展馆、线上红色影院等资源,打破时空限制,成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宝贵平台。
创新活动载体链,激发红色基因传承新动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红色主题活动,在校内开展选拔和练兵,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灯塔故事我来讲’校园演讲赛”“‘画说英雄’创意美术大赛”和“‘红色旋律’班合唱节”等普及型活动,特别是“红色课本剧”展演节,各班级将革命题材课文自编自导自演,深化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将学习成果升华为学生内心坚定的文化自信。
课题组在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育领域的创新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一步,课题组将继续深化研究,致力于将这些宝贵经验提炼升华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为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本文系2025年度日照市社会科学专题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X2025215;作者单位:日照市岚山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