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将“两山”理念生动镌刻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
泼墨挥毫,绿水青山写意日照
  

全媒体记者 蒋月阳
  清晨六点,山东港口日照港石臼港区南作业区的码头上,海风裹挟着月季的清香掠过岸线。成片的红叶石楠、紫玉兰在泊位前沿舒枝展叶———这里曾是机械轰鸣的搬捣通道,如今却成了花草盎然的“码头花园”。这抹嵌入钢铁码头的绿意,正是日照生态画卷里最灵动的逗号。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日子。这不是抽象的时间刻度,而是与生态共生共荣的生动注脚。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日照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各级各部门始终将生态理念贯穿发展的每一处脉络,让日照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将“两山”理念生动地镌刻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

产业赋能筑牢绿色发展根基
  走过河边、滩涂,时常能看见鸟类低飞,鱼翔浅底;走过山间、森林,时常能听见啁啾鸟鸣,绕谷回响。这些年,被誉为“神话之鸟”的中华凤头燕鸥频频现身日照,便是日照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最佳证明。
  近年来,日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立市”战略置于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为了让生态保护工作更具系统性和前瞻性,日照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实施《美丽日照建设规划纲要》,为未来发展描绘出清晰的生态蓝图;制定印发《日照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绿色转型,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有力支撑。
  顶层设计的蓝图绘就后,更需要扎实的实践行动来让绿色愿景落地生根——— 在山东钢铁日照精品基地内,一套占地4.5万平方米的大型环保设施正在平稳运行:山钢日照精品基地烧结球团烟气脱硫脱硝项目,正以每分钟处理380立方米烟气的速度,为山钢日照公司环保绩效持续保持A级水平保驾护航,更为城市绿色发展贡献着力量。
  时序轮替,日照深知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的方式,关键在于推动产业绿色转型。近年来,日照积极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推进产业结构、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发展、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日照市统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谋划实施日照钢铁绿色转型、亚太森博延链发展等重大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迈进。加快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中广核莒县10万千瓦电化学储能、华能长岭5.6万千瓦光伏建成投运,华能库山10万千瓦光伏、三一重能50万千瓦陆上风电、五莲街头抽水蓄能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预计“十四五”末清洁能源装机比“十三五”末增长170%。深化实施清洁取暖改造,2018年以来,新增城市(县城)清洁取暖面积2395.7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81288户。积极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公转管道”“公转管带”,2024年日照港清洁运输占比超85%,铁路集疏港量连续3年突破亿吨。依托两条千公里级铁路、全长30 . 1公里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系统、总长度超3000公里的输油管线,港口集疏运能力进一步提高,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立足“大港大钢”优势,日照聚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扎实做好强港、兴产、活城大文章。日钢集团加快推进“上大压小、上新压旧、上高压低”,实现全流程、全链条改造提升。山钢日照公司开展网格化极致能效诊断,荣获2024年度“钢铁极致能效工程能效标杆三年行动先进企业”称号。日照市先进钢铁制造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创建2个国家级绿色园区、12家绿色工厂,让工业版图披上“绿装”。
  随着各项创新举措的推出,日照诸多企业也在不遗余力强化环保产业统一规划,在废气脱硝除尘、污水治理、污泥处置等领域不断突破创新,以环保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体产业绿色升级,让日照在守护生态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陆海统筹守护碧海蓝天净土
  日照依海而立、因海而兴,坐拥226.35公里海岸线。为了守护这片蓝色家园,日照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全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在海湾治理方面,日照印发《日照市实行湾长制工作方案》,设立“市级湾长—区县级湾长—街道级湾长—村级湾长”组织体系,141名各级湾长覆盖全市13个海湾,实现了“市、区、乡、村”四级湾长全覆盖。同时,建设湾长制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智慧环保”高空瞭望综合监控预警系统,并接入31处海岸线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海湾和重点排污口在线监控,生态环境、海洋发展等部门单位信息共享、联合处置,让海湾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为有效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日照出台《日照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明确界定辖区内海岸带范围,将海岸线向海一侧5000米等距线范围内的近岸海域全部纳入,延伸距离为省内最长。编制海岸带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加强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港口规划等衔接,确保海岸带范围内多规合一,推动海陆生态、社会、经济统筹发展。
  在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中,日照在全省率先出台方案,落实主管部门和责任主体,采用“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管道—排污口单位”溯源办法,逐口逐户建立整治“户籍”档案,实现对所有入海排污口的动态化、清单化管理。落实“一口一策”“一抓到底”整治措施,1573个入海排污口完成整治销号,并实现分级分类管理。
  日照同样不遗余力地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和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强化大气污染治理重点任务落实,全力推进大气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同时,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制定实施重点流域水质巩固提升方案,明确“一河一策”治理责任。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预防,有效保障建设用地和耕地安全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全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4月,日照市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全国7个全域创建美丽海湾的试点城市之一。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1 . 4%,国控、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日照水库入选全国首批18个美丽河湖案例,成为中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典型。青峰岭水库、潮白河入选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形成保护与发展协调共进的良性循环。

生态惠民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日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让广大市民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如今的日照,28公里的阳光海岸绿道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健身的乐园。随着“绿道+”效应的叠加迸发,沿线新业态、新看点不断涌现,如星岛蓝碳计划景区打造了全国首家将低碳环保理念转变为线下实体的“环保+科幻IP”主题乐园;木育森林主题乐园以环保木材打造,让市民游客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提升环保意识。
  作为我国第一个“退港还海”的港口岸线修复整治工程,海龙湾把昔日的煤堆场变成了碧海蓝天的黄金岸线。经过升级改造后,包含灯塔在内已对外开放,成为日照全新的旅游打卡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吸引了众多对生态要求高的生物,江豚、太平洋蠵龟、黄嘴白鹭等频频现身海龙湾。
  在城市中,日照持续推进城市绿化提升和公园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口袋公园170个,对城市出入口、河道两岸、铁路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进行绿化美化,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生态屏障功能。同时,深化“公园+”模式,在新建和改造的公园绿地中融入体育、文化元素,增设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从城市到乡村,生态红利逐渐显现,共护美好生态、共建美丽家园逐渐成为全民思想共识和行动合力。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岚山区官草汪村,美丽的滨海风光和独特海洋民俗文化,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在白鹭湾小镇,自然生态与人文建筑相融合,打造“用艺术振兴乡村”新模式。近年来,日照市深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村居面貌不断提升,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全市累计争创山东省和美乡村172个,创评“美丽庭院”15.36万户,“美丽庭院”覆盖率52.12%。不仅如此,日照还积极构建生态文明全民行动体系,打造全省首个环保教育研学品牌“唤绿之旅”、全省首个市级碳普惠平台“碳惠日照”。目前,“碳惠日照”累计注册市民已超27万人,减排达到74万次,平台碳减排量超5千吨。
  黄海之浪奔涌向前,日照这座充满活力的海滨城市,正以坚定的步伐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全国生态日的新起点上,日照将继续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让生态画卷更加绚丽多彩,让民生幸福的底色更加浓厚坚实,向着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的目标不断迈进,书写更加辉煌的生态篇章。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泼墨挥毫,绿水青山写意日照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