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姚彩虹
8月10日,暮色下的大学城夜市再度热闹起来,升腾的热气中弥漫的不仅是美食香气,更有一份安心。“现在使用管道天然气,费用低,正盘算着推出个新菜品。”商户滕怀波一边给烧烤撒料,一边说道。
作为“网红”夜市,大学城夜市是日照市展示城市活力的窗口,旅游高峰期日接待游客最高达4万人。如何提档升级,将餐饮商户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更换为天然气,让安全更有底气?
东港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李锋告诉记者,今年年初,随着东港区“瓶改管气改电”实施方案的落地,大学城夜市“瓶改管”项目正式启动。这场涉及144户商户的改造工程,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三重考验:资金如何分担?审批如何提速?施工如何避扰又能保证速度?
于是,一场政企民三方协同的破局之战迅速展开。经东港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秦楼街道以及燃气公司、夜市管理方多次沟通协调,最终确定“夜市管理方出一部分、燃气公司让一部分、商户补一部分”的资金机制,解决项目资金难题。同时,各部门协调联动,对该项目的外部管网方案组织联合勘察、联合审批,简化审批流程,仅用10天时间即完成了审批及施工手续办理工作。
施工阶段的技术创新,则巧妙化解了“保进度”与“少扰民”的矛盾。大学城夜市周边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原有污水管、电缆沟与规划燃气管道净距要求极为严格。“最终确定7支施工队同时施工,采用非开挖定向钻技术,工期缩短60%。内部施工则采用‘错峰施工’,利用商户歇业期铺设管道,避免影响经营。”秦楼街道办事处应急助理李宜超介绍。
7月份,随着最后一户商户的燃气报警器调试完毕,这场历时半年的改造画上句号。这不仅是能源形式的迭代,更是安全体系的系统性升级。燃气公司的“智慧燃气”系统,给每户装上了“三保险”,实现24小时动态监测。
安全能级跃升的同时,商户经营也迎来“降本增效”。商户王鑫在夜市经营特色小吃已经5年,他算了这样一笔账:液化石油气市场价格高,每月支出在1500元左右,使用天然气后,能源成本直降27%—35%,年均预计节约4000元左右。
“‘瓶改管’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用着安心,更划算。”谈起变化,商户们纷纷点赞,“瓶改管”后空间效率得以释放,平均每户腾出1.5平方米场地,有的摊主增设了冷藏柜,有的扩出了备餐区。如今,夜市的烟火气里,多了安心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