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资源环境审计协同治理研究
图片
  

薛松 吕春农
  为提升资源环境审计的整体效能,本文深入探讨资源环境审计协同治理的理论内涵,分析当前实践中面临的现实困境,从主体协同、信息协同、机制协同和成果协同四个维度,构建系统化的实现路径,推动监督效能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资源环境审计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资源环境问题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外部性等特征,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多个层面。因此,打破组织边界和职能壁垒,整合党委、政府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力量,构建资源环境审计协同治理体系,不仅是理论上的应然,更是实践中的必然。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这一协同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实现路径。
  二、资源环境审计协同治理的理论内涵与理论框架
  本文提出的资源环境审计协同治理是指在党委的领导下,以政府审计机关为主导,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媒体和第三方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通过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整合信息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共同对资源环境管理和保护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推动资源环境问题解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治理模式。
  1.主体协同塑造“躯体”。“审计共同体”包括:政府审计机关负责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组织实施、指导监督;内部审计机构强化常态化监管;社会审计组织可接受委托参与政府审计项目或开展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鉴证;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环保非政府组织等通过举报、舆论监督、提供线索等方式,成为审计信息的重要来源和审计整改的社会压力源。
  2.信息协同疏通“血液”。构建统一的资源环境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来自审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不同部门的数据,以及企业排放数据、卫星遥感影像、公众举报信息等,打破“数据孤岛”,为审计分析提供大数据支撑。
  3.机制协同构建“骨架”。一是建立计划协同机制。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意见,找准重点领域和关键问题。二是建立实施协同机制。探索“上下一体化”审计、跨区域审计协作、审计组嵌入专家等模式。三是建立整改协同机制。推动审计查出问题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环境督察等的联动整改问责机制,确保审计建议“落地有声”。
  4.成果协同形成“大脑”。通过共享审计报告、联合发布公告、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最大化审计结果的运用效能,将其转化为政府决策、公众监督和企业整改的实际行动,实现“审计一点、规范一片”的治理效果。
  三、当前资源环境审计协同治理面临的难题
  1.协同动力不足。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职责边界存在交叉,“各自为政”现象依然存在。社会力量参与的渠道不畅,其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共享渠道不畅。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存在格式不一、口径不同、安全性等问题,导致信息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审计机关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在数据获取和清洗上,制约了审计效率。
  3.协同机制不健全。目前协同尚未形成稳定、长效、制度化的工作机制,缺乏顶层设计来明确协同各方的责任,也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来评价和推动协同行为,导致协同的不确定性增大。
  4.人才队伍支撑薄弱。资源环境审计涉及生态学、工程学、信息技术等多个专业领域,缺乏复合型人才。政府审计机关人员知识结构偏重财会,社会审计组织虽具专业性但缺乏宏观视角,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又相对较弱。人才短板直接影响了协同审计的深度和质量。
  四、推进资源环境审计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
  1.强化顶层设计,明晰协同权责。从法律层面,明确政府审计的主导地位和统筹协调权,同时对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职责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权利予以确认。同时,由政府审计机关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制定资源环境审计协同治理中长期规划,为协同主体提供行动指南。
  2.构建数字平台,打通信息脉络。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构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资源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交换和接口标准,相关部门也需要按权限开放数据。大力推广运用大数据审计,深度挖掘各部门资源环境数据价值,提升审计发现问题的宏观性和精准度。
  3.健全工作机制,保障协同运行。建立由政府审计机关牵头,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情况、协调矛盾、部署工作。推行“嵌入式”审计与购买服务,将部分专业性较强的核查、鉴定工作委托给合格的社会组织承担。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督查机制,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4.培育专业人才,夯实智力基础。加大招录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等非财经专业背景人才的力度,改善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建立资源环境审计专家库,为审计实践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组织开展系统性、前沿性的资源环境审计业务培训,鼓励审计人员与科研机构、企业进行双向交流挂职,提升实战能力。
  五、结论与展望
  资源环境审计协同治理是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科学路径。它超越了传统审计的范畴,是一种整合了监督、评价、鉴证、服务等多种功能的系统性治理创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将多元主体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使资源环境审计在守护绿水青山、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出更加强大的效能。
  (本文系2025年日照市社科专项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X2025026;作者单位:莒县审计局)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资源环境审计协同治理研究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