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小事不小视 无解变有解
——日照以“阳光速办”答好优化营商环境答卷
  

□ 全媒体记者 秦 钊
  通 讯 员 胡鹏飞
  企业开办的“最后一公里”怎么打通?群众办事的“烦心事”如何化解?看似无解的发展“堵点”能否变为突破“拐点”?面对这些营商环境建设的关键命题,日照以“把小事当大事办”的较真态度,以“没有解不了的题”的攻坚精神,将一件件民生小事办成民心实事,把一个个发展难题化为创新契机,持续擦亮“阳光速办”服务品牌,在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中书写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答卷。

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让“网上办事”成为常态
  “现在办教师资格证,体检报告都不用自己跑医院拿了!”刚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完手续的张老师难掩笑意。过去,她得先跑指定医院体检,等3天拿纸质报告,再专程送窗口审核,来来回回至少跑两趟;如今,日照升级“无证明办事”服务系统,联通市内12家定点医院管理平台,体检合格信息实时上传共享数据库,全程“零跑腿、零费用”。
  这只是日照数字政务的一个缩影。如今,“刷脸办”“扫码办”已覆盖子女入学、社保参保、不动产登记等高频服务事项,每年减少群众跑腿超50万次。这一数字背后,是日照对政务数据“聚、通、用”的深度整合——— 搭建“一人一档”“一企一档”数据库,创新建立“日数通”数据供需对接机制,汇聚共享数据100亿余条,向社会开放企业注册登记等各领域数据19亿余条。
  数据跑路的速度,更体现在项目落地的加速度上。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聚焦工程审批效率提升,在工改系统上线“智能引导”模块,集成100余项项目报建常见难题库,提供“手把手”式精准导航;开发数据自动校验功能,可自动调取、填充企业历史申报数据,对涉及12个审批环节的55个关键信息字段进行智能预填与自动校验,大幅减少重复填报和人工差错,显著提升申报材料准确率。目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9个高频事项的审批结果,已全面实现电子证照化,企业在线申报获批后,电子证照即时生成、“即批即得”,轻点鼠标即可下载使用,无需再跑腿领取纸质证照。
    “掌上办事”逐步成为政务服务新生态。依托“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建成覆盖市级及各区县、功能区的线上服务分厅,集成上线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事项超过2000项,为企业群众办事和日常生活带来显著便利。“鲁通码”已在政务服务、酒店入住、医疗卫生等13个重点民生领域落地生根,覆盖全市超过4900个应用场所,市民只需一码在手,即可在众多场景中实现快速验证、便捷通行,将便民利企的愿景转化为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日常体验。

变多门多窗办为高效集成办:让“一件事”一次办成
  “原以为开餐馆要闯‘部门迷宫’,没想到3天就拿齐5个证!”90后创业者李婷翻出手机里的对比图:左边是前几年申请食品经营许可时,行政审批、消防、城市管理等3个部门的18项材料,至少要23天才能办成;右边是2025年“开办餐饮店一件事”的电子确认单,只需勾选“餐饮服务”场景,系统自动生成材料清单,全程线上提交。
  这样的“集成革命”正在全市各领域铺开。过去办理船舶国籍证书、最低安全配员证书等8本证件,需集齐58份材料、跑遍海事、船检、港航等4个部门,至少耗时15天。如今,企业提前3天在海事“一网通办”平台勾选“国际航线新船登记”,海事部门同步启动船检,港航机构线上核验吨位数据,3天内电子证照自动生成,货轮抵港即可装货。
  日照以“手术刀式改革”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将企业开办涉及的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社保开户等6个事项整合为“一表申请”,办理时限从3天压减至4小时;不动产登记关联水电气暖过户,实现“一窗受理、同步办结”;船舶通关、跨境贸易等28个跨部门事项全部实现“一套材料、并联审批”。今年1-7月,全市“一件事”服务办理80 . 8万件,减少企业群众跑动196.9万次,平均办事时间压缩68%。“进一扇门、办更多事”的服务体验日益深入人心。

变等群众上门为干部送上门:让“主动服务”温暖人心
  “道路开口审批涉及交通、市政、城管3个部门单位,原以为至少要跑半个月,没想到审批局的同志上门当天就协调好了!”雁达城商业综合体负责人指着刚开通的机动车出入口感慨道。此前,因商场机动车出入口设置不合理,造成通行不畅。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审批服务进园区进项目进企业”上门调研时发现问题,当天就联合城管、交警等部门现场研究优化方案,协调公交站点迁移和苗木移植等事宜,2个工作日完成审批,比常规流程快了8天。
  在日照,“上门服务”逐步从个案探索升华为制度设计。东港区为破解项目审批服务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推行“三访三办”工作法,对东方五彩城项目涉及10余个部门的6大难题,通过多部门现场协调一次性解决;推行全生命周期“项目管家”制度,为重点项目配备专属服务专员,从立项到投产全程帮办;开通“企业诉求直通车”,企业通过政务APP提交的诉求,24小时内必有回应,7天内明确解决方案。
  从“坐等审批”到“上门解题”,日照以干部的“勤跑腿”换来企业的“少跑路”,用面对面的温度,浇筑政企互信的基石。

变不好办为办得好:让“都帮兜办”破解更多难题
  “2007年的社保欠缴问题拖了18年,没想到‘都帮兜办’窗口3天就解决了!”刚办妥退休手续的孔先生眼眶湿润。因原单位改制,他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存在复杂断缴记录,多次办理均因涉及部门多、时间跨度长而受阻。市政务服务中心“都帮兜办”窗口受理后,立即启动多部门联动机制,协调原单位、社保、税务等部门调阅历史档案、核算补缴金额,最终化解了这场跨越18年的“心病”。
  这是日照“有诉即帮、难事兜底”的温情缩影。在“办不成事”窗口基础上,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8个“都帮兜办”专窗,建立“首接负责—联合会诊—限时办结”机制,明确要求“72小时响应、15个工作日攻坚办结”。针对历史遗留问题、跨层级协调难题,建立班子成员包联工作机制,推动一体化、“一盘棋”式解决。截至今年7月,已解决企业群众“难啃的硬骨头”1200余件,群众满意度99.6%。
  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多门办理”到“集成服务”,从“被动等待”到“主动上门”,从“办不成事”到“都帮兜办”,日照以“小事不小视”的态度啃硬骨头,以“有解思维”破发展难题,让营商环境的“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事不小视 无解变有解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