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药材产业置于乡村振兴八大特色产业之首,坚持规划引领、科技赋能、品牌驱动、联农带农,莒县———
□ 全媒体记者 崔维莹 通讯员 孙业勇 荣生龙
初秋时节,踏入莒县库山镇的田野,目之所及皆是生机盎然的景象———连片的丹参叶片舒展着深绿,黄芩枝头缀满细密的花苞,微风拂过田间,一缕缕清苦又醇厚的药香便萦绕鼻尖,引得蜜蜂在花丛间嗡嗡穿梭,勾勒出一幅“药材飘香、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图景。
库山镇能成为中药材生长的“沃土”,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这里地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土壤以沙壤土和棕壤土为主,透气性好、肥力适中,恰好契合丹参、黄芩等道地药材的生长习性,天然构成了中药材的最佳适生区。
农业农村部参茸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报告显示,库山黄芩的黄芩苷含量达16.3%,远超9%的国家标准;丹参酮IIA含量达0.42%,是0.2%国标的两倍多。凭借过硬的品质,“莒县丹参”“莒县黄芩”成功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为莒县中药材产业打上了“金字招牌”。
然而,优质的资源禀赋只是产业发展的“起点”。如何将自然优势转化为富民强县的“胜势”?莒县给出的答案是: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用政策红利破题,让道地药材从“田间作物”成长为“支柱产业”。
早在2018年,莒县便将中药材产业置于乡村振兴八大特色产业之首,在《莒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精准划定库山镇、东莞镇、碁山镇东北部及招贤镇北部为“莒县中药材”优质生产区,为产业发展划定清晰“路线图”。随后出台的《莒县乡村产业振兴扶持办法(试行)》更是拿出真金白银的支持——— 对新建连片300亩以上的中药材农业经营主体给予专项奖补,政策与资金的双重驱动,迅速点燃了农户的种植热情。
如今,莒县中药材产业已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全县丹参、黄芩、瓜蒌、金银花等道地药材种植面积达4.17万亩,年总产量0.97万吨,产值突破2亿元。其中,黄芩种植面积及产量占全省的6 0 %,丹参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0%。库山镇先后获评全国“中药材之乡”、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依托7家中药材购销企业和30余名购销大户,年均购销中药材干品达50万公斤,产品不仅畅销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全国知名药材市场,更成为广州白云山、上海华宇、天津天士力等国内龙头药企的稳定供应商,实现了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跨越。
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莒县更注重产业“质”的提升,通过科技创新、绿色种植、品牌打造,为中药材产业注入高质量发展动能。
科技是产业提质的“核心引擎”。莒县深化产学研融合,积极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重点攻关中药材良种繁育、病虫害绿色防控、重茬治理等技术难题,让“科技因子”渗透到种植全流程。与此同时,莒县通过科技示范田建设、现场技术指导、集中培训等方式,为药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服务,累计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4000余名,其中600余人获得“女农民技术员”“科技能手”认证,让更多药农掌握了科学种植的“真本领”。
绿色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底色”。莒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库山镇双泉村建设中药材野化基地,在招贤镇大河东村打造120亩丹参绿色种植示范基地,在库山镇小库山村建成500亩瓜蒌生态种植基地,示范推广生态防控、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等绿色技术,更创新实施统一育苗、统一供苗、统一栽培、统一肥料、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交货管理模式,从源头保障中药材品质。
品牌是产业增值的“关键密码”。莒县不仅聚焦“种好药”,更着力“深加工、创品牌”,通过招引龙头药企、扶持本土加工企业,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条,研发出艾草香薰、养生饮品、药膳美食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药材向“药食同源”“康养产品”转型。同时发挥“莒县丹参”“莒县黄芩”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双认证”优势,通过展会推介、媒体宣传等方式,持续提升“莒县道地中药材”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目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饮片精深加工项目已落地库山镇,该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达1.8亿元,将进一步推动莒县中药材产业向“精深加工”迈进。
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农民共享红利。莒县始终将“联农带农、富民增收”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落脚点,创新探索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等多元发展模式,让药农深度融入产业链。
在长岭镇荆家村,金丰土地股份合作社以金银花产业为纽带,整合村集体土地统一发包给农户,合作社全程提供种苗、技术、管理服务,农户则按照实际亩产的15%—30%向合作社缴纳收益,既降低了农户种植风险,又保障了稳定收益——— 如今,荆家村金银花种植亩均利润达1500元以上,带动800余人就业。不仅如此,合作社还联合4家药材企业、12个种植大户和13个村集体成立金银花产业联盟,统筹资源、抱团发展,打通“种、育、加、储、销”全链条,带动“链上”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
库山镇解家河村则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打造1200余亩药食同源有机金银花片区。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不仅能获得每亩600元的保底租金,每年还能享受不低于300元的分红,3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真正实现“顾家、增收两不误”。
从自然禀赋到产业优势,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从企业发展到农户增收,莒县中药材产业正沿着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道路稳步前行。如今,这片土地上的药香愈发浓郁,不仅飘出生态之美,更奏响乡村振兴的“富民乐章”,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