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生产线耗得多产得少,新生产线省得多赚得多,日照环宇———
□ 全媒体记者 卢昱东 通讯员 岳德坤
初秋的五莲县,工业“战场”的新故事正悄然上演。
“这条五层智能瓦楞纸板生产线,将是本地最先进的——— 它不只是一台机器,而是一套能自主学习、自动优化的智能生产系统。”日照环宇纸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德志指着办公桌上的设备模型,兴奋地介绍。
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一直专注环保包装材料领域,此次计划投资3000万元的技改项目,正是为了打破传统生产线“高能耗、低效率”的困局。
“以往传统生产线需要15名工人同时操作,还经常因为参数波动导致产品不合格。但这条新生产线,采用国际顶尖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等20多项数据,自动调整生产工艺。”日照环宇纸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范宁拿出一份测试报告,上面的数据令人眼前一亮:操作人员可减少40%,单位产品能耗降低20%以上,生产效率却能提升60%。
更关键的是,新生产线还能通过精准控制原材料配比,让瓦楞纸板的环保性能大幅提升,“以后我们生产的包装材料,不仅承重性更强,还能100%回收再利用,完全符合国家最新环保标准。”
事实上,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资金曾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3000万元的投资,对我们来说不是小数目。”尹德志坦言,得益于政府主动对接银行,帮企业疏通了贷款渠道,为企业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支持。
目前,日照环宇纸制品有限公司的项目,已在山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完成建设项目备案,资金已全部落实。公司顺利与湖北京山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设备购买合同,并支付了300万元定金。“现在我们正在根据最新环保要求更新环评材料,整个项目不涉及任何污染物增排。”
一边是日照环宇的绿色转型紧锣密鼓,另一边,吉特工业的智能车间建设如火如荼,为五莲县工业转型增添着另一股强劲动力。
“你看这9628平方米的三层钢构车间,再过几个月,这里将成为我们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制造’的新战场。”站在尚未完工的厂房内,山东吉特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乃军的话语中满是期待。
作为一家集医疗设备研制、智能机器人研发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吉特工业早已头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等多项光环。但在张乃军看来,此次高端装备线束加工流水线智能改造,才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一跃”。
走进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忙着进行车间内部管线铺设,技术部经理岳郑伟拿着设备清单,向记者逐一介绍:“我们计划投入12台全自动设备、3条组装流水线,还有6台精密检测设备和8台实验设备,光压着机就有40台,再配上100套智能显示器和电脑,整个生产流程将实现全链路数字化管控。”他举例说,以往线束加工环节需要多名工人手动核对参数,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现误差,而新设备投用后,从原材料进料到成品检测,全程可通过系统自动完成,生产效率预计能提升30%以上,产品合格率也将稳定在99.5%以上。
“这不是简单的设备更新,而是发展理念的彻底升级。”张乃军补充道,公司在医疗设备和智能机器人领域已深耕多年,此次技改后,将能更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比如针对医院急需的精准医疗设备,生产线可在24小时内完成参数调整并启动生产,“项目完全投产后,预计每年能新增产值近亿元,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在高端制造领域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
无论是日照环宇的绿色生产线落地,还是吉特工业的智能车间崛起,这两家企业的技改实践都只是五莲县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五莲县深入实施工业倍增“突破工程”,以产业绿色转型为突破口,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1—7月份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5.59亿元,同比增长22.6%。
“我们坚持‘一线工作法’,对纳入‘5个100’制造业重点项目实行‘一企一策’跟踪服务,从项目谋划到投产达效,全程帮企业解决难题。”五莲县工信局党组书记孙磊说,“通过全力以赴的服务,让技改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不断提高技改投资占比,拉动工业投资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