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科技之光熠熠生辉 创新之力澎湃不息
——我市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纪实
图片
  

□ 全媒体记者 张莹
  科技之光熠熠生辉,创新之力澎湃不息。
  一组数据见证发展:当前,日照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 D P 的比重达3.08%,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58家,瞪羚企业101家,上半年科技服务业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58.3%。
  创新者进,创新者强,创新者胜。我市大力实施创新兴市战略,为现代化海滨城市建设交出了一份活力涌动、动能澎湃的“科技答卷”。

追新,产业动能澎湃
  一直以来,科技创新都是日照项目突破和产业发展高频词、关键词。向着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迭代升级,日照步履坚定。
  当下,山东港口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生产现场,新入列的智能导引运输车穿梭在堆场与岸边之间,格外引人注目。今年,日照港持续扩大自动化规模,探索顺岸端交互自动化码头解决方案,实施传统岸桥改造,构建“无人化+可视化”作业场景,完成23项技术突破。与一年前相比,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综合效率提升9.5%,自动化轨道吊设备故障率同比降低10%。
  科技与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效率与活力的融合随处可见,绿色与转型的迭代无限升华,日照港不断催生新模式、新动能,助力更大更强的向“新”力加速汇聚。
  如同港口的创新驱动一样,向“新”求“新”的信念与坚持始终跃动在日照高质量发展的血脉中,时时可见、处处彰显———
  新技术赋能产业高端化。在高新区品特裕华智能纺织机器人项目现场,自主研发的细纱自动接头机器人可在35秒内完成纱线接头,接头成功率98%以上,全部达产后,能够年产细纱自动接头机器人500台,实现年产值2.5亿元。
  聚焦钢铁、汽车、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产业技术短板和关键环节,我市灵活采用“揭榜制”“赛马制”等方式,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持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新技术赋能产业智能化。在山东迈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椅旁数字化”修复技术将患者戴新牙的时间最快缩短至仅需 一小时,通过“医小智”平台,为患者打造口腔数字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医小智”平台平均每日处理数据20000余条,为全国2000多家门诊、30000名医生提供数据AI赋能。
  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我市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人工智能+”行动,“一业一策”完善改造提升方案,推动AI、大数据等技术,渗透融入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生产组织、供应管理等全链条。
  新技术赋能产业绿色化。在日照市昱岚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六机架酸连轧机组可实现生产阶段自动化运行,综合成材率、能耗分别较同行业提升5%、降低31%。加大风电、氢能等新能源领域技术研发,积极推广绿色加工、节能节水等技术和装备,我市持续以科技创新促减碳降碳和资源综合利用。
聚合,创新势头燎原
  一次切换创造行业奇迹: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的信息化提升协同支撑项目成功切换上线,创造宝武集团同等规模项目建设时间最短纪录和行业奇迹;
  一种产品抢占细分市场:专注于酒店智能化产品探索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山东比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300多个知名酒店集团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产品在全球70多个国家与地区应用。
  一项突破打破垄断空白:阿米精控在前沿光刻、先进IC封装、微纳光学制造与测量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系列突破,目前已拥有相关发明专利技术30余项。
  将满载收获的创新图景叠合,可见传统产业正在催生新的动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不断向“新”而行、向“实”发力,科技创新的“因子”在日照这片热土不断聚合。
  吸引科创因子的强磁场从何而来?
  科技创新,平台为基。山东大学日照研究院结合日照发展特点,建成院士工作站等省市级研发服务平台10个,创新构建“平台共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良性生态体系,联合日照港集团、海汇集团、万通液压等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个,与五征集团等建成校/院企研究中心30余个,以高能级研发服务平台聚合发展动能。
  企业主体,活力迸发。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激活“科创因子”,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也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创新领域的关键作用,我市采取实地调研、辅导解读、现场会办等多种形式,“一杯清茶”架起政企沟通桥梁,“一张清单”摸清企业发展堵点,“一种闭环”落实交办效能机制,切实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各级惠企政策,解决实际问题。
  模式创新,拓展空间。实行“市县共建”模式夯实平台建设,探索“异地孵化”模式拓展孵化体系,数据显示,当前,全市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9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44家。
  方向越来越明确,脚步越来越坚定。从政策资金支持到搭建创新平台,从孵化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从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再到完善投融资机制,日照正以科技创新的主动赢得发展主动。

系统,生态融进肌理
  当前,越来越多的科创元素在城市肌理中加速涌动,拉满了科创“氛围感”。
  每一片茶叶都被数字赋能。岚山区依托精制茶“产业大脑”,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数字化管控。通过AI监控、气象传感器和“一码溯源”系统,4万亩接入平台的茶园散发出氤氲茶香。
  每一场科学活动都“引力”十足。7月中旬,市科技馆发布2025年科技馆暑期科学教育活动安排,共设置“探寻物理之美”“跟着博士学科学”“红领巾研学打卡”等五个主题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这是沉浸式的科学教育体验。”大家纷纷表示。
  每一次对接都“精准解渴”。得益于“科技专员”助企发展政策,蓝拓氢能装备制造项目和山东大学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高明教授建立了常态化联系机制,采取现场帮扶、视频会议等多种帮扶方式,电解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得到了进一步沟通。
  一家家科创企业的“拔尖生长”,一次次活动“活力澎湃”,一项项利好政策“精准滴灌”,在日照,政府、企业、市场、产业、金融、人才、制度等融合发展的创新系统正一步步融入城市发展基因,让更多“从0到1”“从1到N”持续孕育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能。
  更多政策赋予了保障。7月中旬,全市科技大会召开,系统部署全市科技重点任务,宣读2024年度获省科学技术奖情况和日照市科技创新成果名单,从市级层面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创新生态,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
  更多科技金融提供了活水。日照银行将服务科技创新作为重要使命,将发展科技金融作为重大战略,以“专营化、数智化、生态化”为关键内核,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动科技金融规模与质效双提升。
  更多人才集聚了活力。我市强化“投资于人”理念,把最好的地段、最美的风景、最优的服务留给人才,一体抓好领军人才、海外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创新创业人才引育,让日照成为一座愿意为人才“种草”、值得人才奔赴的城市。
  路在脚下,行以致远。在日照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上,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夏平表示,打牢高质量科技供给这个基础,抓住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个关键,盯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这条路径,日照,正全力以赴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奔向现代化海滨城市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科技之光熠熠生辉 创新之力澎湃不息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