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日照 2025 暑期文旅火爆的深层逻辑
□ 统筹/策划 赵庆江 刘新英 采写/全媒体记者 蒋月阳 李晓萌
海风拂过秋意渐浓的沙滩,夏日喧嚣渐远,在这个夏天留给日照的众多难忘中,这组数字令人振奋———
2025年暑期,日照19家重点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829.9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09亿元;抖音平台“日照”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20亿次,酒旅订单环比增长123%;万平口景区暑期单日进车量最高突破7.3万,省外游客占比显著提升,其中,江苏、河南、安徽三省游客占省外客源前三位。
日照关注的,从来都不是“有多少人来”的表层数据,而是如何转化为“价值落地”的成效衡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循着这一思路,日照始终以“全域一盘棋”的思维,凝聚政府、企业、市民之力,在服务、业态、交通等维度合力攻坚,最终落脚于“以游客为中心”的价值创造,既实现了文旅数据的亮眼增长,更用城市温度与创新活力,将“人气”沉淀为“口碑”,走出一条全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从“看海”到“玩海”,文旅融合的“日照范式”
当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划破日照海滨的夜空,与金沙乐浪音乐嘉年华的旋律交织,这般“宇宙级浪漫”的背后,成为日照2025暑期文旅热度的生动注脚。
传统滨海旅游“晒太阳、吃海鲜”的单一模式,早已无法满足游客对个性化、沉浸式体验的需求。今年暑期,日照以“破圈思维”重构文旅供给,将海洋资源与音乐、赛事、非遗、科技等元素深度融合,打造出“全龄段、全时段、全场景”的旅游新生态,让“一片海”衍生出万千种玩法。
音乐与赛事的“双向奔赴”,点燃了城市的青春活力。6月至8月,日照连续举办“汽水音乐Chill派对”“金沙乐浪音乐嘉年华”“大学生沙滩音乐节”等6场大型音乐活动,其中“金沙乐浪”摇滚专场与火箭发射的“宇宙级同框”,相关话题在抖音阅读量超1195万次,吸引2万余名乐迷专程而来。
8月10日至13日,“日照东方”管乐嘉年华暨“中华杯”第十届全国管乐独奏展演在黄海之滨精彩上演。30位国内顶级管乐艺术“大咖”,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700余名管乐艺术爱好者齐聚日照,以音乐为纽带,奏响了一曲城市与艺术交融共生的时代交响。
与此同时,2025日照城市篮球超级联赛火热开赛,各区县将赛事与地域文化结合:东港赛区设置“嗨一夏乐购节”,岚山赛区搭配渔民号子表演,让球迷在为球队呐喊的同时,还能感受日照的文化内涵,实现“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消费转化。
小众场景的崛起,让日照文旅充满“文艺感”与“烟火气”。灯塔广场的“风之廊”融合初光沙滩酒吧、光屿咖啡馆、嗨玩市集,成为情侣约会的“浪漫圣地”;张家台村的“风从海上来”咖啡馆,以白色纱幔、复古格调搭配渔港风情,在小红书催生无数打卡笔记;日照“洋女婿”雷哥开的海边酒馆,因“用英语讲述日照渔村故事”的独特定位,成为社交平台热门打卡点。
这些“小而美”的空间,不仅是消费场所,更是文化传播的窗口,让旅游体验从“视觉享受”升华为“文化感知”。
非遗与影视IP的“活化利用”,也为文旅注入了深厚底蕴。随着根据日照作家赵德发作品改编的电视剧《生万物》热播,专门推出“跟着影视剧去旅行”活动,引得不少游客纷纷打卡电视剧拍摄地;日照市博物馆暑期接待游客45 . 5万人次,同比增长69.5%,通过“非遗夜市”“百场社教活动”“气球雨送文创”等创意形式,让黑陶、剪纸、渔民号子等传统文化“活”起来——— 孩子们在博物馆体验渔网编织,年轻人在非遗市集购买海洋主题文创产品,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碰撞出奇妙火花。
日照的夏天,随着夜幕降临才真正展现出它的魅力,海风里裹着烟火的邀约,各大夜市正燃——— 东夷小镇、乔家墩子夜市、“望潮小镇 懒懒市集”等如繁星点亮海岸;网红海鲜烧烤店“向阳屯”人气火爆,地道的海沙子面尽显地域风情,烟火气中勾勒出这座城市最生动的夜经济图谱。这些夜间活动不仅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更带动起相关产业发展,让海滨夏夜“越夜越精彩”。
日照暑期,新景点纷纷火爆出圈,为这座海滨城市增添了别样魅力。曾为煤炭堆场的海龙湾如今变身金沙滩,游乐设施、打卡装置等新场景植入,吸引大批游客沉浸式夜游;“星岛蓝碳计划”,作为全国首个以“环保+科幻IP”为核心的沉浸式文旅综合体,奇幻乐园、流浪海洋太空舱等项目成为亲子家庭旅行热门之选;“咖啡与海”则凭借高颜值“圈粉”年轻群体,游客手捧咖啡远眺海景的画面,频繁出现在小红书“日照旅行”话题下,这些新景点各具特色,共同推动日照文旅出圈。
在多元文旅业态的带动下,日照的住宿需求持续攀升,尤其是兼具休闲属性与舒适体验的度假酒店,成为众多游客的首选。日照开元森泊度假酒店客房预订持续火爆,暑期乐园累计接待游客达17万人次,达人、UGC、直播内容曝光量超2500万,酒店客房出租率达90%以上,多项数据创下暑期运营新纪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其中,北京、上海、南京、济南、青岛等地游客成为主力。
民宿经济的“提质升级”,则让旅游体验更有“家的温度”。山海天沿海民宿暑期入住率近100%,张家台村228家民宿全部满房。不同于传统民宿的“住宿功能”,日照的民宿主人们更擅长提供“超越预期”的增值服务:帮游客代寄海鲜特产、凌晨三点带客人赶海、帮游客把收获的螃蟹做成海鲜大餐……
这些“走心”的细节,让短期住宿转化为长期情感联结,形成了极具黏性的“回头客经济”。正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拾光溪院民宿主理人郭长文所说:“游客来日照,住的不是房间,而是一段海边的慢时光。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段时光变得值得回忆。”
从“单点爆款”到“生态矩阵”,日照用业态创新证明: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元素叠加,而是通过“剧本思维”搭建舞台,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一次性消费”变为“重复性体验”。
从“管理”到“共情”,一座城的“宠客”哲学
漫步日照市区街头,一个个醒目的交通诱导屏格外暖心——— “远来都是客,礼让外地人”的标语,如同这座海滨城市递出的“文明名片”,在车水马龙间传递着善意。
自日照交警部门发起“礼让外地车辆”专项行动以来,市区主要路口的引导标识,为外地司机清晰指引;短视频平台上的宣传内容,将文明驾驶理念化作生动故事,让“以礼相待”的出行氛围愈发浓厚,来自南京的自驾游客王新敏深有感触:“第一次遇到全城司机主动让行,这种尊重比风景更让人难忘。”
旅游的本质是人与人的相遇,是城市温度的传递。今年暑期,日照跳出“景点服务”的传统框架,将整座城市打造成“无边界服务场”,用细节与真诚缩短与游客的心理距离,让“好客山东”从口号变为可感知的体验。
“不用绕圈找车位,提前预约到站即停,日照真正站在游客角度去考虑,为这份用心点赞!”为了破解“一位难求”这个游客心中的烦心事,市城市管理局积极探索智慧停车新模式,在沿海景区试点“日照慧停车”预约停车功能,游客“人未到”景区即可通过小程序提前“锁定”车位,实现“线上预约、无感支付、智能导览”一体化服务。滨海区域105处公共停车场、4.3万个泊位全部实现“日照慧停车”掌上“找车位”,有效解决了游客“绕圈找车位”的痛点。
这份“宠客”不仅体现在交通细节,更渗透在旅游服务的每一个环节——— 33个志愿服务站覆盖交通枢纽与景区,“蓝马甲”志愿者累计服务游客超10万人次,从帮忙寻找走失儿童到提供海鲜市场避坑指南,用“有求必应”的贴心赢得口碑。
安全是旅游的底线,更是城市服务的底气。旅游旺季,日照公安启动“潮汐警务”模式,深化“视频巡逻+街面巡逻+无人机巡逻”三位一体巡防,发挥无人机“空中哨兵”优势,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动态补点与高空瞰视,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日照消防救援支队阳光海岸站建立“一分钟响应,三分钟到场,五分钟施救”救援体系,救生艇每日巡航近海,在离海最近的地方守护群众安危,整个暑期实现涉旅安全事故“零发生”。
为擦亮“流动风景线”、规范出租车网约车市场,日照专门在旅游旺季前召开网约车行业专项整治部署会暨平台公司集体约谈会,要求平台清退不合规车辆及驾驶员、完善注册审查机制、维护合规驾驶员权益、提升服务水平。
“我们不只是在提供服务,更是在构建情感链接。当游客在沙滩上看到环卫工一次次弯腰,在夜市里收到志愿者递来的驱蚊水,这些瞬间积累的好感,远比广告宣传更有力量。”正如大学生志愿者陈翔宇所言,从智慧管理的“精度”到人文服务的“温度”,日照用“全城皆导游,处处是风景”的实践,诠释了当代旅游服务的新内涵: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拥有多少高端设施,而在于能否让游客感受到“被重视、被善待”的温暖。
如是种种,便是日照文旅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注脚。
从“抵达”到“体验”,立体网络托起“快旅慢游”
文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今年暑期日照旅游的火爆,与其近年来持续构建的“立体交通+绿道网络”密不可分——— 通过打通“快进”通道、完善“慢游”体系,日照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现实,更让“旅途”本身成为旅游的一部分。
这个夏天,日照自驾游市场火热,7月平均每日有超过2.3万辆小客车通过高速公路进入日照,同比增加50%以上。
“3小时高铁圈”的构建,拉近了日照与客源地的距离。青盐铁路、日兰高铁两条“黄金线路”,将日照与京津冀、长三角、中原经济区紧密相连,暑期高铁日均发送旅客超5万人次,其中江浙沪方向客流占比达40%。从上海出发,3小时即可抵达日照;从南京、杭州出发,2.5小时便能拥抱大海———便捷的高铁网络,让“周末游”“短途游”成为主流。
特别是高铁日照站的正式启用,也为城市文旅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旅客下高铁后即可快速转往万平口、灯塔广场等海滨热门景点。作为日兰高铁的关键枢纽,日照站融合了科技感与地域文化特色,站前直径14米的“海曲之光”球形建筑成为一处独特景观,凭其日间的温润质感与夜间多元主题灯光秀成为热门打卡地。
航空方面,日照机场暑运旅客吞吐量达20.6万人次,同比增长7%,新开通的贵阳、太原航线使通航城市增至21个,深圳、成都等热门航线客座率超90%,“空中走廊”进一步拓展了日照的客源半径。
如果说高铁与航空是“快进键”,那城市绿道就是“慢游轴”。日照精心打造的阳光海岸绿道与山海风情绿道相互打通,形成了总长61.8公里的生态廊道,串联万平口景区、五莲山及沿线民宿、村居,打破滨海区域围墙,构建出了一套“山海城一体”的复合生态体系,让自然景观与城市活力在联动中充分释放。
清晨,骑行爱好者沿绿道穿梭于山海之间,随时可停下拍摄“橘子海”日出;午后,亲子家庭租用电动自行车,在绿道旁的咖啡馆享受海风与咖啡;傍晚,情侣们漫步绿道,欣赏落日熔金的海滨美景——— 这条“绿色动脉”,让日照从“点状景区”走向“全域旅游”,实现“山海联动、城乡互促”。
更具巧思的是,日照将交通载体转化为“体验场景”,让“一路风景一路歌”成为可能。“时光巴士 音乐快闪”活动风靡暑期,音乐人带着吉他、手鼓登上公交车,一路演奏经典歌曲,与游客即兴互动;城市旅游公交推出83条精品线路,串联起全市八十多处热门景区景点,让游客乘车即可解锁100%日照……
正如市交通运输局规划建设科科长任佳所说:“每一项交通布局都在为游客的‘顺畅出行’与‘深度体验’保驾护航,让游客在日照感受到交通带来的便捷与温暖,也希望通过‘快进+慢游’的立体交通网络,让交通不再只是‘抵达的方式’,而是丰富旅行体验的‘重要伙伴’。”
从“快旅慢游”的实现到“全域皆景”的构建,日照交通网络的完善,为文旅产业发展搭建了坚实骨架——— 当游客无需在路途上浪费时间,当山海风光与乡村风情触手可及,旅游便从“疲惫的打卡”变为“轻松的享受”。
在文旅产业进入“体验经济”时代的今天,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能否用资源打动人心。日照用一整座城的努力,让游客记住的不仅是碧海蓝天,更是这里的温度、创意与活力———
它是一场“政府引导+市场响应+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从城管、交警、公安、消防等单位的全方位保障,到志愿者的温暖服务,再到民宿主的管家式贴心运营,每一个环节都在为游客体验加分;
它是一次“优质资源+当代表达”的创意转化:海还是那片海,但被赋予了音乐、赛事、文艺、科技的新体验,让千万游客的情绪价值溢满浪漫的日照金沙滩;
它是一种“硬件基建+软性运营”的双轮驱动:交通系统、绿道体系、智慧平台是网络,以全域旅游模式串联起多元资源,最终集聚起鲜活的旅行有机体。
正如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所说:“文旅竞争的本质是‘城市综合实力’,从交通到服务、从生态到文化,每一个环节的提升都是在为城市魅力加分。”
海风渐凉,暑期落幕,但日照的文旅故事仍在上演。
当万平口的沙滩上留下一串串脚印,当“日照慧停车”平台开始为明年的旺季做优化,当民宿主人们在整理游客留下的感谢信……这座城市已经在为下一场山海之约积蓄力量。
这片海还会带来怎样的惊喜?答案,正在每一个日照人的努力中悄悄书写。
□ 短评
顶层设计勾勒远方全民热情温暖抵达
□ 刘新英
当1829.95万人次游客接待量的数字遇见绿道骑行者的笑声,当航线网络延伸的脚步回应着海边吉他弦音的震颤,日照在2025暑期交出的不仅是一份成绩单,更是破解“体验经济”时代文旅密码的系统解法——— 顶层设计勾勒远方,全民热情温暖抵达。它用三重奏鸣,让山海之城绽放出超越风景的持久魅力。
一重奏:市委、市政府的全局谋划擎起日照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筋骨支撑。从航空高铁的“快进键”到61.8公里绿道的“慢游轴”,交通布局早已超越工具属性,成为撬动“全域皆景”的战略支点。航线拓宽客源半径,绿道接合山海城乡,83条旅游公交线更将分散的景点化零为整。这背后是顶层设计的前瞻性:以交通网络为经纬,将城市空间重构为沉浸式体验场,让游客的每一段位移都成为风景的延续。
二重奏:全民参与的温情筑牢“体验地基”。当交警烈日下的执勤、志愿者递上的一杯绿茶、民宿主人手写的攻略汇聚成流,整座城市瞬间化身温暖的共同体;还有音乐人在大巴上即兴弹唱,咖啡馆老板为骑行者预留观景座,市民自发指引拍摄“橘子海”的最佳机位——— 这种全民主人翁意识,让服务不再是机械流程,而是饱含人情味的温暖互动。2025暑期的日照证明:最好的风景是人,最美的体验源于心。
三重奏:创意互动激活“双向奔赴”。“时光巴士”将交通工具变成流动舞台,“慧停车”用科技优化从容旅程,绿道驿站的海风咖啡让休憩成为诗意场景。游客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在即兴合唱中成为表演者,在骑行路上化身探索者。这种通过场景创新实现的深度交互,使过程成为旅行的高光时刻,让“过客”与“居民”共享同一片山海。
顶层设计构建的骨架,全民服务赋予的血肉,创新体验激荡的灵魂——— 日照文旅的启示在于:当党委政府以全局观铺就“诗与远方”的轨道,当市民以主人翁姿态书写“此处即故乡”的温度,当游客在参与中完成从“看客”到“共创者”的蜕变,城市便真正从旅游目的地升华为情感栖息地。
此刻的万平口沙滩上,已为明天写下了注脚:比碧海蓝天更动人的,永远是一座城与人共筑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