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学段壁垒,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内外联动的育人新格局,日照经开区———
全媒体记者 费洪芹 通讯员 李力 王合敬 陈燕
一座桥,连接的是道路,也可以是一段段成长的旅程。
在日照经开区,思政教育正像一座精心设计的“成长立交桥”,把不同学段、不同阵地、不同力量紧密连接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人生的关键节点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与力量。
近年来,日照经开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机制护航、课程牵引、品牌锻造”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探索形成“联学共研——— 思政育人一体化协作教研”新模式,打通学段壁垒,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内外联动的育人新格局。
在顶层设计上,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全过程。经开区工委主要领导走进包联学校,亲自走上讲台,为学生讲授鲜活而深刻的思政课;区社会事业局党委建立党建指导员制度,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课堂。目前,全区已有6所学校获评日照市中小学“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同时,政策支持持续加码,印发《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整体构建幼小初一体化德育体系”,对思政课建设提出具体目标和路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近三年共招聘思政课教师11名,提升专职教师比例;组织教师参加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专家进校园”活动,邀请省内外专家线上线下指导,为思政课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课堂实践中,积极推进“联学共研”机制,破解小初高大学思政课衔接难题。日照经开区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探索不同学段思政课内容的递进与融合;实施教育评价改革,推动从“单一主体单维度”向“多元主体多维度”转变,让课堂质量评价更加全面科学。完善教师成长平台,开展“铸魂强基 赋能提质”暑期培训,邀请国家、省、市级专家授课,全区1万余人次参与学习;与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结对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经验;组建3个道德与法治学科名师工作室,三年来开展活动8次,展示思政课堂22节,组织教师参加市、区两级教学视导及集中研讨10余次,在交流互鉴中提升教学水平。
在校社协同方面,组建好家风好家训宣讲团,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家长学校等阵地,利用文化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课堂—校园—社区—社会”立体化宣讲格局。累计开展校内外宣讲活动150余场,家庭公益大讲堂16场,线上家教讲座24次,受益家长、学生2.9万余人。开展“教师全员家访”行动,2000余名教干教师走进学生家庭,与家长“零距离”沟通,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品牌建设上,培育了实验小学“太阳鸟品牌”、银川路小学“非遗示范校”、献唐学校“校园劳动基地+”、汉中路小学“534”劳动教育等一批特色项目,让思政教育既有思想高度,又有情感温度,更具实践深度。教师队伍中涌现出省特级教师、省乡村优秀教师、省思政课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1个案例入选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典型经验,1项省思政“金课”入项,多项教学成果在省市获奖。
“我们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座‘成长立交桥’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出口。”日照经开区社会事业局负责人表示。随着思政育人一体化模式的深入推进,日照经开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把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