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田文佼
清晨7点半,日照市中医医院耳部全息门诊的走廊已排起长队。晨光透过玻璃窗,落在候诊患者期待的脸上,也映照着诊室里那个忙碌的身影———李晓芳正低头为患者贴压耳穴,指尖轻捻的“神豆”在耳廓上精准定位,在方寸之间播撒健康的种子。
“李主任的手像有魔法,我这老腰疼了十年,三次耳穴贴压就敢直起腰了!”排队的大爷忍不住和旁人念叨,话音刚落,走廊里响起一片共鸣的赞叹。
十年之约:从疼痛中觉醒的传承者
李晓芳与中医特色技术的缘分,始于一场猝不及防的疼痛。
2012年,市中医医院创“三甲”之际,李晓芳因连日劳累腰痛发作,在医院义诊中被医师用耳穴贴压治疗,两分钟后疼痛奇迹般消失。“那一瞬间,我摸着耳朵想,这小小的耳廓里藏着多大的乾坤啊!”从此,这个肿瘤科护士的口袋里多了本翻卷边的《耳穴图谱》,值夜班的间隙、午休的十分钟,都成了她研读耳穴的“黄金时间”。
这份痴迷让李晓芳在中医护理的道路上不断精进。2018年,李晓芳在山东省第五届肿瘤专科护士培训期间学习腕踝针技术,随后率先在肿瘤科开展,并于2019年在全院进行推广。腕踝针在治疗疼痛、便秘、失眠方面疗效显著,2020年全市交流,如今这项技术已在日照市遍地开花,成为无数患者的“止痛法宝”。
2022年成为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后,李晓芳的视野愈发开阔。在安徽省中医医院进修时,她亲眼目睹专家用耳穴贴压改善自闭症儿童症状。“看到孩子眼神变化的瞬间,我突然懂了中医的温度。”她带着装满笔记的文件夹辗转多省学习,将耳穴的望诊与舌诊、脉诊、脐诊融会贯通,有效诊断率在85%以上;通过耳部按摩、刮痧、放血、压豆等方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别是各种疼痛、腹胀、呃逆等症状缓解率高,受到一致好评,收获了一大批患者“粉丝”。2023年市中医医院成立耳部全息门诊时,这个能在耳廓上“画”出病灶的护士,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专业组主任。
以穴为媒:跨越千里的生命回响
“550公里的路,我们一定要亲自来送这面锦旗。”2024年7月,三位安徽年轻人捧着锦旗走进日照国医馆时,眼眶里还闪着激动的光。他们是李晓芳在安徽进修时的患者,因膝盖、肩袖损伤一度告别挚爱的运动,直到遇上她设计的“耳穴贴压+虎符铜砭刮痧”方案。
“第一次治疗后,我就能弯腿捡东西了!“王先生记得,李晓芳为了找准耳穴反射区,跪在治疗床边调整角度,额头上的汗滴在他手背上,“那温度,比热敷还暖”。
这份温暖,也曾挽救过一只险些坏死的手。2024年5月,化疗药物渗漏让李先生的手背肿得像馒头,疼得彻夜难眠。李晓芳赶到时,该患者手背皮肤已发紫发亮。她稳住患者颤抖的手,消毒、取针,采血针轻点间,暗紫色的瘀血顺着针孔排出,“别怕,中医放血疗法能把瘀堵排出去。”十分钟后,患者肿胀的手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晓芳每天提前半小时到病房,艾灸疏通经络、拔罐祛除瘀滞、耳穴调理全身,“没事,有我呢!”这句重复了无数次的话,成了李先生的安心剂。
微光成炬:让中医之花遍地芬芳
“要和一群人走更远的路。”这是李晓芳常挂在嘴边的话。每天下班后,她办公室的灯总要亮到深夜———不是为了自己钻研,就是在给徒弟们讲解耳穴图谱。
2023年至今,她带教的四名徒弟已成为科室顶梁柱,帮扶的十多个病房科室,中医外治有效率平均提升30%。科室的疑难病例身边也都有她们穿梭的身影,她们成为了科主任、护士长信赖的顶梁柱。
这份倾囊相授,让中医技术的火种不断燎原。2023年3月,第一期耳穴精讲班开班时,报名的60多名学员挤满了会议室;2024年第二期培训后,学员们带回的耳穴疗法让全院患者满意度大大提升。2025年1月院内国医馆开诊后,作为负责人的她更忙了:带领团队打造14项“专病护理包”,从腺样体肥大到胃肠功能紊乱,让中医护理有了精准的“作战图”;半年间服务群众1.5万人次,诊室墙上的锦旗从稀疏几面变成了“红色瀑布”。
“太不可思议了,全身的疾病通过小小的耳朵都可以治疗!”
“孩子在这治好了脾胃虚,现在吃饭香,长个又长肉,越来越强壮。”
“这个门诊每天都排很长的队,但是即使要等好几个小时,我们也愿意等着李主任。”
在市中医医院岐黄驿站的走廊里,常常听到这样的讨论。患者们交流着心得,亲身得到疗效后又推荐来身边的亲朋。
阳光穿过走廊,落在李晓芳办公室墙上的耳穴图谱上———十几年过去,这张图谱早已成了她最珍贵的“武器”,而她用这份执着证明:平凡的岗位上,只要带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一束微光也能照亮万千患者的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