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延伸服务链条 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
五莲县企业办事“不出园”

  □全媒体记者 卢昱东 报道
  本报讯 “园区内300多家企业要调整出资期限,原本以为没个几天办不下来,没想到有了操作指南和专人帮办,我们公司当天就搞定了!”前不久,位于市北经济开发区的某公司办事员小李拿着刚打印好的变更通知书高兴地说。
  事情要从今年年初说起。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实施,市北经济开发区内,2024年6月30日前登记的300余家有限责任公司,面临着认缴出资期限调整的任务。
  “不少企业都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流程怎么走、材料怎么填,大家心里都没底。”五莲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北分局负责人郭长亮回忆,为了不让政策调整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第一时间编制《公司出资期限调整操作指南》,并附上材料样板;市北分局则专门抽调业务骨干,在“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设了帮办专窗,同时提供线上全流程指导。
  “有的企业会计不会用线上系统,我们就远程操控一步步教;有的企业材料准备不齐全,我们就列好清单让他们一次性补全。”郭长亮说,目前,园区100多家企业已顺利完成调整。
  而在项目建设领域,这样的“加速度”同样在上演。“白鹭湾·樱花小院四期项目工期紧,要是等所有条件齐了再办手续,肯定要耽误开工!”今年5月,白鹭湾·樱花小院四期项目经理孟凡波带着材料找到市北分局时,语气里满是焦急。
  了解情况后,分局立即启动模拟审批服务———提前对项目申报资料进行预审,模拟签发批文,待图审手续等关键条件一成熟,就马上转为正式批复。
  “以前得等所有前置条件满足才能办审批,现在‘并行推进’,光这一项就帮企业节省了40多天时间!”孟凡波算了一笔账,加上“拿地即开工”“容缺办理”等政策,项目开工前的手续办理时限比以往缩短了35%以上。
  今年以来,五莲县通过“基础保障+全周期服务+增值延伸”,既以审批下沉、智慧赋能实现“办事不出园”,又以事前预判、事后赋能提供“全生命周期陪伴”,将“园区事园区办”从“能办”升级为“快办”“办好”“办出价值”,为市北开发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政务服务样板”。
  “园区事园区办”真正“办好”,必须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该县在市北经济开发区设立行政审批、自然资源等县直分支机构,配套800平方米“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将市场主体登记、工程建设审批等高频涉企事项全部下沉,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行“不见面审批”,让企业“办事不出园”。同时,选拔业务骨干组建专业队伍,通过常态化培训提升服务能力,今年已开展不见面审批100多次,“无证明办事”覆盖100个场景。
  在此基础上,该县进一步推动服务从“便捷”向“增值”跨越。事前,组建项目审批工作组与红色服务专员团队,上门给企业送《投资项目审批服务手册》,定制“批前”服务清单;事中,用清单管理跟踪项目进度,每月调度破解堵点,还建立“管委会+主管部门+企业”三方会商机制,今年已通过数据共享压缩审批时限35%;事后,通过“日照市审批监管互动系统”实时推送审批结果,对优质企业实行容缺受理,升级“信用+审批”2.0版,推出389项“容缺+信任审批”事项,压减材料650件。
  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的,还有持续延伸的增值服务链条。“菜单式”服务解决企业急难愁盼,创新推出开工建设“一件事”等应用场景,实现“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次办好”,审批时间平均节省10天;“靶向式”助企激活发展动能,推行“每周进企”机制,包联干部深入企业一线,精准摸排审批卡点、要素缺口等问题。
  如今,在五莲县,“办事不出园”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定心丸”:企业办事更快捷,项目推进更顺畅,发展信心更充足。今年以来,园区累计提供预约、延时、上门服务超1300次,持续提升企业“园区事园区办”获得感。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五莲县企业办事“不出园”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