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郑洁莹 叶飞 报道
本报讯 今年是东港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的关键之年,东港区卫生健康局聚焦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强基层、固网底、惠民生”为主线,高质量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硬件升级焕新就医环境。东港区坚持“一室一策,宜合则合,宜撤则撤,宜建则建”原则,重点支持村卫生室改扩建业务用房,全力推动实现“五有三提升”目标。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322处村卫生室设置,高质量改造提升村卫生室190处(当前已完成166处),初步构建起以公办中心村卫生室和一般村卫生室为主体、村卫生室服务点为补充的多层次服务体系,真正实现村卫生室服务全覆盖,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整洁、便捷的就医环境。
智能设备打通诊疗壁垒。“多亏郑云峰大夫及时诊断和快速转诊,我老伴儿恢复得非常好,真是太感谢你们了!”秦楼街道厉家庄子社区居民卜大姨感激地说道。卜大姨的老伴儿身体不适,来到厉家庄子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乡村医生郑云峰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职业敏感,立即给老人做了心电图检查,发现心电图异常,马上通过远程系统将心电图检查上传至市中心医院,市中心医院专家们迅速对病情做出判断,并经过绿色通道转诊及时进行了相关手术治疗。
“家门口”做心电图,上级医院“秒”出报告,报销完费用11元,发现危情立即转诊。随着东港区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的不断加强,209处村卫生室配备远程心电图设备,群众看病就医变得更加高效便捷,远程心电图诊断的便利得到群众的认可,也有效解决了基层诊疗水平参差不齐、心脑血管疾病院前急救等问题,实现各级医院联动、协同救治的模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建成启用西湖镇急救站,实现6镇急救站全覆盖,构建起“设备采集—就近转运—急诊绿色通道”的闭环服务,全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成型,为群众健康筑牢“应急防线”。
将优质资源下沉基层一线,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东港区创新探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模式,让健康服务真正“走进”乡村、贴近群众。组织“赶大集 享中医”“中医夜市”等特色活动,将中医诊疗、健康咨询等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同时,选派42名医护骨干、组建12支专业团队下沉基层,累计开展健康服务8900余次,专家基层门诊接诊超1.5万人次,通过“驻点坐诊+技术指导+健康宣教”的方式,既解决了村民“看专家难”的问题,又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了本土人才,东港区三维发力破解乡村就医难,让“名医驻镇村、基层治专病”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