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马丹 隋言晨
“不用跑长春,在家门口就见着国家级专家了!”10月16日,日照市人民医院门急诊楼前人头攒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专家义诊团队的到来,为港城百姓带来了一场“触手可及”的医疗服务。这场跨越千里的健康之约,不仅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生动实践,更标志着日照在深化医疗协作、提升民生福祉上迈出了坚实一步,让“大病不出市、名医在身边”的民生愿景照进现实。
名医齐聚
33位专家构筑“全学科”健康屏障
上午8点30分,义诊现场的心血管、神经、骨科、妇产儿等专科诊区前已排起长队。前来就医者攥着病历本与检查报告,眼神里满是期待———
68岁的王先生因心脏不适,一直盼着能向国家级专家咨询用药方案;许女士抱着孩子,想为孩子反复的咳嗽找到专业解决方案……如今在“家门口”有了答案。
此次吉大一院派出的33位专家,涵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肝胆胰脾肾外科、呼吸科、骨科等多个专业,几乎覆盖市民日常就医的全部核心需求。其中,28位专家直接参与上午的义诊,既有临床经验超30年、见证学科发展的“老教授”,也有斩获中华医学会委员、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英才教授等头衔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他们带着深厚的专业积淀与前沿的诊疗理念,让日照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高水平的医疗温度。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属(管)医院、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医院,吉大一院的实力早已享誉全国: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国家级平台,连续5年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评“A+”,2023年更跃升至“A ++”等级。这样的“硬核”背景,让此次义诊从一开始就自带“高含金量”,成为日照医疗协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医脉相承
跨省协作铺就民生健康底色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是简单的‘送医上门’,而是要把先进技术、诊疗理念和服务模式‘留下来’。”吉林大学普通外科中心执行主任、胃结直肠外科主任王权的话,道出了此次义诊的深层意义。在肿瘤诊疗专区,专家们现场演示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外科、肿瘤内科、影像科专家共同分析患者病历,为术后康复与长期治疗制定个性化方案;骨科诊区里,专家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手绘椎体结构示意图,量身定制康复锻炼计划;小儿呼吸科专家则从饮食、用药、护理等细节入手,为家长讲解儿童哮喘的长期管理要点——— 这些“授人以渔”的诊疗方式,不仅解决了市民当下的健康难题,更为日照本地医护人员搭建了学习平台。
“专家们对患者的耐心、对诊疗细节的严谨,还有多学科协作的思维模式,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宝贵经验。”日照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任宋旭坦言,这样的“面对面”交流,比书本学习更直观、更深刻,未来将把学到的理念融入日常诊疗,让日照市民持续受益。
民生温度
国家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截至上午11点,义诊团队为近千名市民提供咨询服务。离场时,不少市民手里拿着专家留下的联系方式,病历本上写满了详细的用药指导与复查建议。“专家不仅告诉我该吃什么药,还教我怎么监测血压,太贴心了!”“孩子的咳嗽终于有了明确的调理方向,不用再瞎担心了!”市民们的感慨,是对这场义诊最朴素的认可。
这场义诊不是一次孤立的福利活动,而是国家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政策在地方的具体落地———它让国家级医疗资源成为触手可及的民生红利,让医疗协作转化为守护百姓健康的实际行动。
今后,随着吉大一院与日照市人民医院合作的持续深化,更多前沿技术将落地日照,更多专家资源将定期下沉,更多本地医护将得到培养。这场跨越千里的“医疗之约”,终将结出更丰硕的民生果实,让每一位港城百姓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平、可及、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健康日照建设写下更温暖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