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黄建玲
今年9月,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发布的《中国地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报告》中,日照市以A
等次的综合排名跻身全国地级市前列。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日照对公共数据价值的深刻洞察,更是其以“搭平台、建机制、育场景、聚生态”为脉络,深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扎实实践。
顺应2024年数据产业发展的澎湃浪潮,日照正式开启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在一年多的探索征程中,日照市大数据局始终紧扣“搭平台、建机制、育场景、聚生态”的核心工作思路,在公共数据运营领域稳步前行。不仅成功搭建起完善的生态体系,更在制度创新与实践应用上实现关键突破,通过场景化应用的深度落地,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贡献了参考方案。
公共数据运营的核心目标是服务发展、惠及民生。基于这一导向,日照在多个重点领域精准打造便民惠企应用场景,让数据活力充分迸发。
在金融服务领域,公积金数据与传统数据的交叉验证,为金融机构完善信用评估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该场景年服务群众次数预计可达40万次,目前已正式投产运营;在保险行业,依托医疗数据构建“智能核保”模型,既能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又保障投保人数据安全,大幅优化投保体验;针对企业信贷难题,企业用水数据构建的“用水—信用”模型,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动态、可靠的企业经营参考,有效解决了企业自证困境,破除了信贷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在生态治理领域,生态排污数据的深度应用推动污水处理工艺实现迭代升级,让治理模式从“经验驱动”成功转向“数据引领”。一个个场景的落地见效,真切展现了公共数据的多元价值,构建起数据惠民利企的完整闭环。
坚实的基础是成功的前提,日照深知生态体系优化对公共数据运营的重要性,率先构建起“载体+规范+协同+标准”的立体化保障网络。2024年10月,日照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中心正式成立,专业运营团队同步组建到位,与此同时,日照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方案精心制定,授权运营协议顺利签订,为试点工作明确了清晰的目标路径;今年3月,集“交易+交付”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数据运营平台成功上线,实现了数据集成、治理、开发与利用的全流程高效支撑,为数据流转筑牢了技术底座。
规范与协同是生态成熟的关键。针对平台运营、数据治理等关键环节,日照精准出台六大类8项管理制度,实现了从供需对接、数据处理到投诉处理的全流程规范管控。同时,积极整合30余家数据开发商、交易所及评估机构的优势资源,构建起全链条生态网络,为数据从“资源”向“资产”的跨越提供了强大合力。更值得关注的是,主动参与国家团体标准编制工作,在全国数据要素市场的规则制定中抢占了重要话语权。
制度创新是打破公共数据运营壁垒的关键,日照在数据登记、审批流程与收益分配三大关键领域大胆探索,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今年6月,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完成全省首个公积金领域数据的国家平台登记,而全市首家数据资产登记评价中心的成立,进一步构建起数据资产闭环管理生态。在审批流程上,创新“一表全审联办”模式与“三方联动”审核机制,形成了简约高效、可复制推广的实践路径。在收益分配方面,以公积金场景为试点样本,按照“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的原则划分权责,创新推出复合评估模式,实现了数据价值量化与利益合理分配的有机统一。
安全是数据运营的生命线。日照构建全流程安全监管体系,依托政务外网与数据沙箱保障环境安全,建立绩效与安全双评价机制。工作人员实行“身份认证—权限管控—行为追溯”管理,按“最小权限”分配权限。数据接入前严格把关,产品模型需多级审核。应用端实行“一场景一授权”,实现“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追溯”闭环管理,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
面向未来,数据蓝海浩瀚无垠,发展前景广阔可期。日照将继续依托数字大厦、大学科技园等优质载体,持续培育数字生态、壮大数据产业、挖掘场景需求,让更多公共数据在规范流通中释放价值。这幅以生态为基、机制为翼、价值为核的“数据生金”画卷,正在日照大地上徐徐展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数字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