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付仁俊
近年来,日照经开区以傅疃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为抓手,通过湿地净化、养殖尾水管控、修复基地建设等多元举措,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让傅疃河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廊道。近日,日照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走进傅疃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探访这片崭新的“生态绿洲”。
流域治理离不开科学精准的治理举措,日照经开区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问题根源整治,实现了国控大古镇断面自有监测数据以来首次连续四个月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首次连续七个月总氮浓度改善,让水质从“净”到“更净”。第二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采用生态滞留塘+潜流+表流的工艺设计,有效削减水中污染物浓度,此外,区域内新建了集中式海水养殖尾水集中处理设施,与集中沉淀池相结合,对养殖尾水深度处理,从源头守护流域水质安全。
生态环境治理既要靠技术手段,更要靠长效机制的保障。在傅疃河口国家湿地公园设立生态环境替代修复基地,构建“损害赔偿+替代修复”闭环体系,是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生动实践。替代修复基地建设了法制宣教区和生态科普长廊,让环保理念与法律知识实现“看得见、摸得着”。日照经开区生态环境分局法制与水环境科科长林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为了践行“环境有价、损害担责”原则,由省级、市级政府作为赔偿权利人,通过磋商、诉讼等方式,依法追究因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企业或个人的修复或赔偿责任,最终目的是修复受损生态环境。它打破了过去“环境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真正做到“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赔偿”。
长期扎根河道管护一线的老郭,亲眼见证了傅疃河的变化。他感慨说:“咱这儿的环境是越来越好了,水清了、鱼也多,还有一些以前没见过的鸟都在这儿落脚了,来玩的人特别多,尤其是周末,河道两旁到处都是拍照的。我自个儿天天在这儿巡查,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从污染防控到长效管护,从水质改善到法制科普宣传,日照经开区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让傅疃河流域活力绽放。如今的傅疃河,既是净化水质的“生态过滤器”,也是传播环保理念的“户外课堂”,更是市民休闲游憩的“城市绿肺”,成了日照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