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向“新”而行“智”启未来
——日照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图片
图片
  

□ 全媒体记者 张守田 刘玮玮 田 茹
  科技浪潮奔涌不息,创新发展驱动未来。
  “十四五”以来,日照将科技自立自强深融于城市发展血脉,创新动能由此迸发,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跃进,科技已成为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助推。
  回顾五年征程,日照的科技赋能答卷令人瞩目:
  ——五年前,日照入围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名单,我市增添了一块国家级“金字招牌”;五年后,日照不仅成功跻身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排名更提升至第86位,创新能力指数同比增长8.9%。
  ——五年前,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3.09%,已进入全省第一梯队;五年后,这一指标稳步提升至3.19%,连续四年稳居全省第二位。
  ——五年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96家;五年后,这一群体已壮大至10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更是从448家激增至1718家,增长3.8倍。

科技攻坚成果落地激发产业新动能
  科技攻坚,早已写进日照的基因里,成为项目拔节、产业蝶变的最强引擎;从新技术抢滩、新工艺淬火到新产品出圈,这座城市步履铿锵,一路向前。
  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生产现场,新入列的智能导引运输车穿梭如织,“无人化+可视化”作业一气呵成,23项关键技术在这里集体突围。
  在日照高新区智慧微电产业园内,阿米精控的纳米级传感器正捕捉着0.1纳米的细微位移。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通过权威认证的纳米运动组件生产企业,阿米精控带着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刻度”,嵌入集成电路、精密仪器等高端赛道,填补空白。
  科技即产业。“十四五”期间,围绕氢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我市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把高校院所作为日照科技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布局“一链一高校、一链一专家团、一链一首席专家”,导入高校院所创新资源,吸纳157名专家与链上企业开展153项深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精准对接、加速转化;与此同时,选派“科技专员”“科技副总”下沉一线,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揭榜挂帅”机制,让多项技术从实验室加速奔向生产线。
  “经过系统优化生产效率提升25%,产品合格率达到99.8%。”11月13日,在山东华世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科技专员张永波俯身在一台激光打标设备前,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向身旁的技术人员讲解要点。如今,科技的不断攻坚把华世力从单机制造商推向整厂方案服务商,也让日照在激光精密装备赛道跑出“新质”加速度。
  截至目前,市内企业与209所高校院所的专家团队达成合作452项。2021年以来,全市已立项市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93个,立项金额8170万元;对上争引省科技计划项目229项,立项资金29223万元,其中,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5项、立项资金13715万元,省农业良种工程9项、立项资金3342万元。

创新驱动抢先布局日照特色产业发展赛道
  科技创新是现代产业的“芯片”,每一次迭代升级都驱动钢铁、港口、激光、氢能等集群同步升级,跑出独具特色的产业融合。
  一组数据见证日照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9年的2.83%提高至2024年的3.19%,连续四年居全省第2位;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由2020年的3.42%提高至2024年的4.57%,增长1.15个百分点。
  在日照,科技创新双管齐下。一方面聚焦钢铁、汽车等优势产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行动;另一方面,加快培育新兴和未来产业,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空经济、新材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山东迈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椅旁数字化”修复技术将患者戴新牙的时间最快缩短至仅需一小时,“医小智”平台平均每日处理数据20000余条,为全国2000多家门诊、30000名医生提供数据AI赋能。日照市昱岚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六机架酸连轧机组可实现生产阶段自动化运行,综合成材率、能耗分别较同行业提升5%、降低31%。
  从“钢铁浆纸”到“低空蓝海”,从“港口码头”到“田间地头”,日照正把科技创新作为最大增量,注入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三大赛道,让每一阵海风、每一吨钢水、每一束激光都激荡为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  越疆机器人、迈尔医疗、蓝昆氢能、裕米生物科技……大批科创企业“破土拔节”。截至目前,日照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5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20年的17.83%提高至2025年的28.5%。

生态构建科创沃土孕育发展新气象
  近日,山东万通液压股份有限公司传来捷报———“高精度电液伺服控制技术”被成功攻克。这一突破,标志着企业自主研发的“纯水液压缸”在极端环境密封与长寿命可靠性方面实现质的飞跃,成为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利器。
  定位清晰、梯次支撑、衔接有序。关键技术的突围,离不开我市牵线打造的创新平台体系支撑。山东大学日照研究院作为链接山东大学和日照市人民政府全面合作的重要组织,创新构建各类高能级研发服务平台。万通液压合作的专家研发团队就是来自该平台。在这里,专家智慧与企业需求在一线交汇,让实验室成果在生产现场落地生金。
  从政策引领到人才集聚,从平台构建到协同突破,日照正以系统思维厚植创新生态,让制度优势可感、政策温度可触、平台力度可及,汇聚成这座城市向“新”而行的硬核支撑。
  一项项政策“活水”精准滴灌——— 我市出台《关于强化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截至10月末,累计设立科技创投类基金15支,总规模达38.73亿元。基金已投资项目59个,投资总额14.58亿元,以真金白银为创新之路筑基铺轨。
  一批批人才“引擎”动能澎湃——— 全市强化科教协同,引导驻地高校优化学科设置,推出105个高层次人才服务应用场景。目前,市级以上人才平台累计超过1000个,今年1—10月,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67个、创新人才611人,智慧活水奔涌成潮。
  一座座平台“桥梁”贯通产学研——— 近三年,新获批牵头建设省重点实验室3家、省技术创新中心4家。在钢铁领域,山东省特钢材料与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等平台立柱架梁;日照(济南)协同创新中心、日照(上海)生命科学创新港启用运行,不断拓展异地孵化新空间。
  发展的笔触,勾勒出制度与人才协同发力、平台与资本双向奔赴的生态图景。如今的日照,连续三年上榜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已建成各类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44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千家,年均增长45.7%,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718家,年均增长51.4%。
  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创新动能如潮澎湃。
  展望未来,蓝图绘就。根据《关于强化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行动计划》,到2027年,日照将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5+3+2+X”产业创新体系,新增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0家以上,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
  未来,日照将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上同步发力。从钢铁产业围绕九镍钢、高品质汽车工程钢等高端钢材,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围绕集成电路、微纳制造、具身智能,再到低空经济产业围绕eVTOL及无人机、低空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等前沿领域,科技创新的火炬将照亮更多产业赛道。
  将创新进行到底,让活力蔚然成风———日照的科创故事,正迎来更加壮阔的新篇章。

■记者手记
  当城市竞争步入创新驱动的深水区,一座海滨小城如何锻造自己的硬核实力?赢得竞争的秘诀永远是创新,关键是靠科技。
  站在日照港的自动化码头,看无人车流穿梭如织;走进阿米精控的实验室,感知纳米世界的“中国刻度”———在这座滨海城市,创新的声音清晰可辨。
  五年前,日照刚刚拿到“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入场券;五年后,日照已在科技创新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沿链布局、梯度培育、生态营造,这五年,日照科技创新的每一步都踩在产业需求与城市发展的交汇点上。
  向“新”而行,不是一句口号,更是一座城市的姿态。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向“新”而行“智”启未来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