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膨腹海马之乡”到“深海三文鱼蓝图”,东港区———
□ 全媒体记者 史树梅
立足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近年来,东港区海洋发展局创新探索“南鱼北养、南苗北育”路径,以膨腹海马(“一马”)和三文鱼(“一鱼”)为双核引擎,构建育苗、养殖、加工全链条产业生态,推动渔业向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跃升。2024年,该区膨腹海马干品产量占全国37.5%,荣膺“中国膨腹海马之乡”;三文鱼全产业链规划剑指百亿产值,成为山东践行“大食物观”、拓展“蓝色粮仓”的先锋。
在东港区10.2万平方米的膨腹海马工厂化育养基地里,水循环系统昼夜运转,透明养殖池内的海马灵活游动。谁能想到,几年前北方地区还面临膨腹海马养殖的技术瓶颈。2020年,东港区前瞻布局,引进福建优质种源,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克“南马北育”的人工繁育与规模化养殖核心技术,将苗种成活率提升至90%以上。
如今,这里已是全国最大的膨腹海马育养基地,年育苗量过亿尾,干品年产量达20吨,年产值突破2亿元,活体种苗供应网络北至辽宁、南达江苏,彻底重塑北方膨腹海马养殖产业版图。
拿到“中国膨腹海马之乡”的金字招牌后,东港又迈出关键一步,同步培育“海曲龙洛仔”“涛雒海马小哥”自主品牌,积极推动膨腹海马纳入食品目录和《中国药典》,助力产业从初级原料供应向药品、保健食品、生物制剂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为全国海马资源可持续开发与高效利用提供“东港方案”。
如果说膨腹海马是东港渔业发展突破的代表,那三文鱼则是其“逐梦深海”的新蓝图。2025年,东港区整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国内顶尖科研力量,依托涛雒镇16—18℃的优质冷水资源,全力开展三文鱼规模化、标准化育苗技术攻关。
“我们构建了‘陆海接力’的养殖体系,从淡水陆基车间育苗,到海水车间驯化标粗,再到近岸网箱适应、深海网箱和养殖工船养成,每个环节都可控可追溯。”东港区海洋发展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区已规划建设3—5处三文鱼育苗养殖基地,目标到2035年实现年育苗3000万尾,为产业筑牢种源根基。
在产业链布局上,东港更是多点发力。从国企龙头日照市水产集团、日照农发集团“示范引领”,到民营企业铭治集团“协同发力”,东港区目前已谋划12个三文鱼重点项目,涵盖良种繁育、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营销、文旅餐饮等各个环节。国家级虹鳟鱼良种场日照基地、万吨级饲料加工中心加速落地,全链协同的绿色高效产业生态正在成型,朝着2035年三文鱼全产业链百亿产值目标迈进。
从膨腹海马“北方破局”到三文鱼“深海逐梦”,东港的探索不仅是国土空间的拓展,更是渔业生产力的革命。面向未来,东港区将继续深化“一马一鱼”双链协同、陆海联动战略,强化科技创新,优化产业布局,努力打造全国新质渔业创新高地,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屏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东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