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成功与幸运
图片
  

卢绪海
  近读《马云对话稻盛和夫》,文中稻盛和夫说,“我认为我是比较幸运的,我本身也没有什么才能。”——— 一个40年间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人,这么看待自己的成功,这种说法无疑是非常谦虚的。
  而马云听了这话又有何感想呢?他认为稻盛和夫说出了“他心里想表达的”!
  他说,“我觉得自己也很有运气,我考了两三次重点中学也没考上,考大学考了三年,找工作八九次没有一个单位录取我。从各方面来看,我不像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无论长相、能力、读书都不见得是这个社会上最好的。”当然就是这样的一个马云,因为“运气好”,也非常成功,稻盛和夫评价马云的公司说,“你的公司,阿里巴巴搞电子商务非常成功,也非常出色。”
  这段对话,因为是两个成功人士讲的,我们当然会真诚地认为,他们是因为谦虚才这样说。
  马云也好,稻盛和夫也罢,他们的成功当然不仅仅因为运气好,他们能有今天,肯定有其过人的一面。我们谁也不会否认他们是很有能力的人:他们对市场趋势有着与众不同的判断,他们面对挑战始终不妥协不放弃,他们付出了常人所没有付出过的努力。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段对话也并非仅仅是客套话。
  这两位历史上少见的商业天才,应该是发自内心地认为,他们能有今天的巨大成功确实有幸运成分,否则仅凭个人单打独斗,无论他们多么优秀、多么聪明或多么拼命,都不可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业绩。
  这份幸运,实际上与马云和稻盛和夫所处的大时代有关——— 时势造英雄,任何英雄的产生都离不开产生他的历史背景。如果换一个时代背景,那么成功的就不一定是马云和稻盛和夫了。
  有一次听北大讲授讲北大历史,当他谈到蔡元培时,是这样说的:如果蔡元培早到北大十年,或者晚到北大十年,蔡元培和北大都不可能有那么高的成就。蔡元培能够成就北大,是因为历史选择了蔡元培,他只有在那样的时空下,才能创造出北大一时的辉煌。一旦离开这个大背景,比方说让蔡元培今天到北大当校长,他和现在的北大校长也许并没有什么两样,甚至不一定比现在的北大校长干得好。
  前些年流行乐坛上出现了一大批“草根明星”,如李宇春、“大衣哥”等人,这些人都获得了空前的商业成功。他们的成功当然有他们个人努力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社会大环境使然:谁能说李宇春的胜出、“大衣哥”的走红,在某种程度上不是草根民主的结果?没有草根选秀活动,这批人是不可能这么大红大紫的。
  所以,马云和稻盛和夫的这段对话,实际上也说出了一个大实话:一个人的成功有其必然的一面,也都有其偶然的一面,用“幸运”来形容并不夸张。
  另一方面,两位商业巨子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成功,没有把所有的功劳都记在个人头上,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比如,稻盛和夫认为他“成功的根源在于有很多人支持他”;而马云认为他有运气走到今天,是因为他“可能是看懂了人性”,就是“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控制住,把美好的一面放大起来”。
  我们看到,现实生活中,很多小获成功的人,没有做到正确地看待自己,而是变得十分膨胀,自以为他们的成功完全是其个人努力的结果,从而刚愎自用,唯我独尊,听不进一点反对意见。
  事实上,大部分企业的成功,是因为它顺应了大的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且受惠于某些临时的政策,才一夜发达的。这种发达与经营企业的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相关。起决定作用的,其实是人们常说的那句话,“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起来”。当然不是每一头猪都有站在风口上的幸运,但是每一头飞起来的猪,都应当对自己的成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否则,它会死得很难看。
  我们的身边,同样不乏这样的失败案例:“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表面上看,这些企业的失败不是因为老板和员工不努力,而是他们时运不济,仿佛国家出台一个限贷政策就让其一夜破产了。事实上,这些突然倒闭的企业,往往与企业负责人过分膨胀、且缺少自省能力有关,他们的不幸并不偶然。
  马云和稻盛和夫为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每个人在小获成功之后,都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幸运之神才不会早早地离我们远去。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本土评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成功与幸运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