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正是读书好时节
  

卢绪海
  刚刚过去的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
  每年到了这个时节,一般都有两个话题格外引人注目:一是各地都在举行“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启动仪式,再次掀起全民读书的热潮;二是各种指责国人读书精神不再的声音会再一次响起,形形色色的诸如国人“人均阅读量远低于日本、韩国、以色列”的说法充斥整个网络。
  毫无疑问,这都是好事情,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促进国人生发“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紧迫感。
  这些年,关于国人人均阅读量的报道真真假假,不论是人均年读书0.7本、还是人均4.3本、人均8本;也不论这些数据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是否靠谱,它们指向的结论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当下国人的阅读量还是太小,亟待进一步提高。
  这一结论,不仅为一年一度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供了坚实的依据,也为一年一度的“书香中国”活动找到了充分的理由。
  不过,事物还是应该辩证地看,我们在看到问题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已经取得的长足进步:在上述正、反两方面工作的反复激励下,近年来国人读书的热情日益高涨——— 这是有确切的统计数据可以证明的。
  日照图书馆近期发布的2017年度阅读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来,市图书馆除周一闭馆外,实际开放了320天,共接待读者345.4万余人次,平均日接待量为1.08万人次,接待量同比增长15%。从图书外借数据上看,一年来共有30万余人次借阅纸质图书128万余册,人均借阅达4.3册。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山东是文化大省,日照市的情况无法代表全国。尤其是中西部经济落后省份,是否也有这么多人喜欢读书?来自京东的一份读书分析报告,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肯定的回答:近年来,全国各省的图书销量及用户数持续保持高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阅读大军中来。其中,得益于线上购书的便捷性,中西部省份高歌猛进,湖南、宁夏、陕西、江西、贵州、青海、甘肃等省份,过去一年订单量同比增长均超过70%。值得一提的是,新疆和西藏地区,年均购书金额200元以上的用户占比,在全国也颇为突出。
  这是国内统计的情况,来自美国最大的网络电子商务公司——— 亚马逊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随着电子书在中国普及开来,中国人越来越爱读书”——— 这一结论也真实可信,该报告调查了来自中国500个城市的14000名读者,有过半受访者的年度阅读数量超过10本,其中90%受访者表示阅读过电子书,有82%的受访者表示每天至少阅读30分钟。
  所以那种凭直觉感受,认为“中国人越来越不喜欢读书”的结论是错误的。那种“现在中国写书的人比读书的人还多”的论调,更是荒唐的。越来越多的国人能够著书立作,足以说明国人的读书量已经越来越大了,否则是不可能写出那么多新书的。时间回到十多年前,普通人如果能出本书,那都称得上是爆炸性新闻,而现在身边人出书,已是司空见惯的事。
  事实上,不管有文化的国人还是无文化的国人,对于读书,始终都是充满热情的。武汉知名历史文化学者蔡非,在其一篇近作中提到,大约十多年前,他注意过这样一个现象,仓库的搬运工在不工作时,会注意收集附近有字的纸张,哪怕是一张过期的报纸,这些平均学历低下的搬运工也不会介意,都能津津有味地读上5分钟。这说明中华文明对于“读书”的推崇,不仅从来没有断流,而且始终有着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种重视读书的基因一直都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里。
  过去有一段时期国人读书较少,是有其客观原因的,那时候无论社会、经济状况还是可读之书,统统乏善可陈。现在国人读书的条件,无论经济状况,还是图书获取的便利性,都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事实上,近年来人们对于精神食粮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除了自身酷爱读书外,愈加重视对下一代读书习惯的引导与培养,读书“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深入人心,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基本形成,好读书的风气也已蔚然成风。
  “人间四月芳菲盛,正是读书好时节”。读书,能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也能让我们在这个不一样的“最美人间四月天”,遇见一个不一样的、更美好的春天。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本土评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正是读书好时节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