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包容洋节更能彰显文化自信
图片
  

卢绪海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在今年是5月13日,是母亲节。在这一天,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样,都会以为母亲送花、送礼物或陪母亲吃饭、看电影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衷心感谢。
  母亲节并不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洋节,属于舶来品。国人对于这个节日情有独钟,不仅是因为中国人历来讲孝道,而且还因为这个节在星期天,过节无需安排放假。
  近年来,随着国人富起来,除了母亲节,还有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洋节,也慢慢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了中国传统节日之外的重要补充。特别是年轻人和广大商家,都喜欢把这些洋节变成一个又一个的购物、聚会狂欢节。
  这种现象引起了部分国人的忧虑。一方面,他们对洋节横竖都看不顺眼,不是号召人们抵制洋节,就是号召人们创建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另一方面,他们还高估了洋节对于青年人思想的“腐蚀”作用,担心热衷过洋节的人会“背离自己的文化信仰”。有的大学甚至专门发布红头文件,明确要求学生不得过洋节。
  应该说,这部分国人的爱国情怀是毋庸置疑的,也没有必要硬给他们扣上“狭隘民族主义”的大帽子。
  对于任何新生事物,人们通常都会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或者持无所谓的态度,这都很正常。对于那些一时还不能接受过洋节的国人,我们也要给予足够的尊重。
  记得当年刚流行染发时,面对大街小巷的黄头发和棕色头发,我也非常难以适应。我一度对我们这个以“黑头发飘起来”为美的民族居然被“韩流”带到沟里去了的现象,感到愤愤不平。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篇评论,文中提到中国男人留短发其实是学习了俄国人,真正的中国传统男人是要留长发的。我一下子就不再纠结了,既然传承了几千年的长发可以一夜之间变成短发,那么黑头发当然也可以染成彩色的,这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从那以后,我对于各种彩发不再排斥,还能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
  同样道理,我们在过好传统节日的同时,引进这些洋节日,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那些所谓的“国人过洋节就意味着背叛了我们传统文化”的说法,或者上纲上线将国人过洋节批判为“崇洋媚外”的做法,显然都是不负责任的。专家们早就断言过,中国人过洋节,节日的意义早已被我们的文化同化。比如,平安夜送苹果,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属于我们的文化创新;而传统西洋人平安夜必吃的火鸡大餐,也被国人完全忽略掉了,在中国根本没有市场。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式的圣诞节,与西方宗教意义上的圣诞节,已经完全是两码事,那些所谓的“文化洗脑”说根本就不成立。
  事实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直都是我们繁荣文化的指导方针,这一方针最早由一代伟人毛泽东提出。他指出,文化发展应该“海纳百川”,面向世界,积极学习和汲取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分为我所用,“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
  因此,像母亲节、感恩节这样的洋节,与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是一点都不违和的。既然中国暂时还没有这样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吸收过来,为我所用,这种做法不仅在政治上很正确,而且算经济账也值得提倡——— 引进这些洋节,既可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又可引入异域文化,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实现中国文化与国际接轨。
  实际上,在中国人热衷过洋节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上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过春节,我们都能从电视上看到,各国都会有一些老外,喜欢用中国习俗来欢庆春节的到来。历史上,那些率先走出国门的先祖们,同样也把我们的传统节日带到了全世界各地,改变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过节习俗。
  这是一个文化交融的过程,促进了全世界文化的繁荣。其实,就像西洋人从不担心春节会取代了圣诞节一样,洋节也绝对取代不了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中华文化向来有着极强的包容力和同化能力,包容国人过母亲节、感恩节这些洋节,不仅不是我们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恰恰相反,它更能彰显出我们将西方文化为我所用的高度文化自信。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本土评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包容洋节更能彰显文化自信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