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处暑之后 感觉“秋冻”
  

 “贴秋膘”要滋阴润燥远离辛热
 8月23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处暑时节要多吃一些能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藕、菠菜、鸭蛋、蜂蜜等。在起居方面,适合早睡早起,但要记得“春捂秋冻”的说法,不要过早地添衣。由于温度适宜,运动方面适合多去户外,散步、登山都是不错的选择。
起居篇
早睡早起试试“秋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之意。
  起居上,应当早睡早起,保养秋收之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就是大概晚上九十点就可以入睡了,以顺应阴精之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就是大概早上六七点起床,以顺应阳气舒展,使肺气得舒。
  春捂秋冻是古人一条非常实用的“生活谚语”,“春捂”是为了帮助气血走表散热,促进阳气生发;“秋冻”是为了气血入里保存热量,促进阳气潜降。
  我国地域辽阔,处暑后南方、北方气温变化还有不同。北方气温下降明显,开始秋高气爽的天气。然而在处暑尾声,还会有“秋老虎”出现。因此,处暑后要使身体有一些凉意,不要天一冷就马上全副武装,穿很厚的衣服。
  初秋是“冷”并非“寒”,采取“秋冻”对于适应与抗御后来冬天的严寒都有很大的好处,从机体适应能力上看,也可以说符合季节之间的“惯性原理”。
饮食篇 滋阴润燥远离辛热
  处暑节气,民间有吃鸭子的习俗,做法也五花八门。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等,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首先要端一碗送给邻居,叫做“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实际上,此时食用味甘、性凉的鸭肉,不仅可滋阴养胃,还可以缓解阴虚火旺,起到祛火降燥的作用。秋高气爽,温度和湿度都特别适宜制作烤鸭,此时的鸭子正值膘肥体壮,吃起来口感极佳。
  这个时节,除了要多吃一些能滋阴润燥的食物,还有一个著名的养阴法则,叫“少辛增酸”,就是用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用少辛的方式来减少肺气的耗散。
  因此,处暑时节要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梨等,而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了。“少辛”是因为味辛的东西具有发散的作用,会导致人体出汗,随后身体变凉了,所以处暑后不宜吃辣椒、花椒、姜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物。
  另外,秋天的水果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清甜爽口的梨,其中胡萝卜素含量比较丰富,而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 。
  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一咸一甜”的方法。在白开水中加少量盐,少量多次饮用,可减少水分流失。蜂蜜具有润肺、养肺的作用。“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这句话,讲的就是秋季养生之道。
  总体而言,处暑节气处在一个热凉交替的时期,饮食讲究温润,不求过分进补。黄芪是补中气的,相对温和。性温,入脾、肺二经,因此它提升脾肺之气的功效最强。
  吃黄芪,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喝黄芪粥。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液,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用黄芪煮粥,配大米最好。大米也是补气的,能增强黄芪补益的作用。在煮粥时,注意需要提前将黄芪用清水浸泡一晚,食用时把黄芪药渣捞出。
运动篇 运动避免大量出汗
  处暑之后,由于逐渐进入秋天,在运动方面有一些需要注意。
  秋季里气候清爽宜人,多到户外走走,勤晒太阳,适当做些有氧运动。但运动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以伤阳气。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做一些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运动,但要多注意滋脾补筋。在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剧烈,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老人锻炼以早晚为好。
  其中,登山是秋季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而且,在秋高气爽的时候登山,还能放松心情,享受美景。
  除了外出活动外,大家也可以在家里做传统保健操。每日凌晨,正坐,向左右转头,两手捶背各五到七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吞咽津液。清晨闭目叩齿 21次,咽吞津液,用两手搓热后,抚熨眼睛3秒,做8次,不仅能明目而且对肝、肺、心都有益处。
  此外,伸伸懒腰、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散步等也可缓解秋乏,特别是下午感到特别疲乏时,伸个懒腰就会马上觉得全身舒展。
  另外,“笑”是养肺诸多方法中最廉价却高效的一种。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人在笑中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且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有适当的协调作用。
护理篇 养肺调理皮肤瘙痒
  进入秋天之后,气候会逐渐变得干燥,很多人皮肤出现瘙痒现象。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肺主皮毛,其通过宣发作用,将卫气和气血津液输布全身,温养肌肤皮毛,以维护正常功能,所以皮肤的毛病还要靠养肺来调。
  要解决秋季皮肤瘙痒的问题,光靠外搽润肤是不够的,可从肺部功能失调入手,但也要分清疾病类型。
  一般情况下,皮肤瘙痒可分为三类,一是风热型,由感冒发热引起,病毒破坏组织,导致皮肤瘙痒;二是湿热型,如喜欢吃冰凉食物,导致湿热下行,引发腿部瘙痒,可用些清热祛湿的药物;三是皮肤闭塞不通,致使津液无路外泄,积聚湿气而导致瘙痒。
  另外,在秋天除了多喝水以外,还宜多喝粥、豆浆,多吃萝卜、莲藕、荸荠、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有生津止渴、清热降火作用的梨。要尽量少吃或不吃辣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此外,头发干枯分叉,还容易脱落也是秋天的一项常见“毛病”,这时更应该注意头发的保养。首先应缩短洗发周期,同时可以选用含有保湿作用的洗发水或含首乌、三七等中药的植物性洗发水。而且,保持愉快心情,避免精神紧张,头发生长也会受益。平时可以给头部进行适量按摩,不仅可以促进头部皮肤毛细血管微循环,还有利于生发、固发。
(据《法制晚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2 版:生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处暑之后 感觉“秋冻”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