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为勤工助学融入更多内涵
■热点评论
  

木须虫
  教育部、财政部近日公布《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提高了大学生参加校内勤工助学临时岗位的时薪,从2007年的不低于8元/小时提高到原则上不低于12元/小时。即便如此,记者近日对北京部分高校面向本科生的勤工助学岗位进行了调查,发现多数学校只有50%至60%的岗位是由困难学生担任的,勤工助学岗对困难学生来讲供大于求。(据《北京青年报》)
  勤工俭学在高校助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家庭困难学生的比例在下降,助学的方式也相应多元,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不但有国家助学金、社会助学金,而且学习成绩好还有多种奖学金,经济困难学生的保障更充分;此外,劳动就业的多元化,还给在校贫困学生提供了通过灵活劳动如家教等获得报酬的机会,提高了贫困学生的自给能力。
  这些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吸引力,导致困难学生选择比例的下降。理性来看,其实这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这意味着高校勤工助学也应顺应时代发展,为之注入更多的内涵。
  首先,高校勤工助学有必要在保留资助特色的情况下,强化劳动教育实践的内涵,即高校提供的勤工助力岗位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家庭困难学生优先,让愿意勤工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劳动实践获取报酬,而不只针对家庭困难学生,赋予更深的教育内涵。
  其次,理顺勤工助学的劳动价值。勤工助学岗位不只是为了补贴大学生,具有资助和公益性,还应该兼顾劳动的公平和尊重原则,勤工助学岗位可能劳动强度不大,完成起来相对轻松,但是薪酬过低,与市场小时工时薪差别较大,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也难以建立“用劳动换取报酬”的吸引力。应弱化助学劳动的福利特色,比照劳动就业,随行就市,薪酬设计上参照大学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让大学生感到劳动被尊重。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时评】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勤工助学融入更多内涵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