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孝媳留名公婆山
图片
图片
  

卢守文
  日照市莒县刘官庄镇公婆山社区(行政村)是莒县地区成立较早、历史最悠久的聚落之一,位于莒县城西南方向,距镇政府7公里,距莒县城区9公里,人口近3000人,是附近地区最大的村之一,也是附近地区小型商品贸易中心。公婆山大集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每月农历四、九逢集,场面热闹非凡,大集主要有生鲜、熟食、面食、服装、百货、家居、鞋帽、日用品、玩具等几十项商品,让村民足不出村也能吃到、用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
  《莒县地名志》载:元初,郭、尹两姓立村,名太平镇。明洪武年间,郭氏姑嫂孝敬父母成佳话,改村名公婆山村,沿称至今。现有尹、赵、卢、孙、马、蒋、许等姓氏。2012年,480户,1870人,耕地1495亩。主要从事种植业。
  传说,元朝末年,贪官污吏横行霸道,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又加上连年旱涝不均,山东老百姓怨声载道。官逼民反,一支农民起义军“红巾军”打来了,所到之处,杀富济贫,穷苦百姓非常拥护。
  且说在莒县浮来山北麓,山下有一位叫郭勇的农村青年,年方一十八岁,刚娶了邻村田家碾头的一位十六的田姓女儿为妻。过门三天后,郭勇对妻子长叹一声说:“今民不聊生,国不正,民难安宁。我看‘红巾军’是百姓的救星,与其在家活受罪,倒不如去参加‘红巾军’打天下,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我的主意已定,我走后,二位老人就全靠你了。”
  田氏虽年轻,但她深明大义,看到丈夫有报国为民的壮志,尽管感到难受,还是答应了,并且说:“你放心吧,有我就有二位老人。你在外征战,要多加小心 ,保重身体。”
  第二天,丈夫就走了。媳妇送别,难舍难离;丈夫头前走,媳妇后边送,走到山跟了,丈夫说:“送君千里,总有一别,你快回家吧。”媳妇说:“一别不知哪年能见面,我再送一程吧。”
  郭勇越走越远了,田氏为了看见丈夫,顺山坡越登越高,一直攀上了山顶,丈夫的影子由大变小,直到消失了,她才含泪慢慢地走下山来。
  郭勇走后,田氏每到初一、十五,总是到山顶上,对着郭勇去的方向,翘首远望一会儿,然后或挖野菜或拾柴禾,在山上转大半天,方才回家。
  丈夫走后,媳妇早起晚眠,勤俭持家,农忙时下坡耕种锄割,农闲时在家纺织做饭。一个小脚女人担起这付支撑全家的重担实在不是件容易事,更何况在一个灾荒连年的战乱年代里。无论家里生活多么困难,她总是做两样饭,好点的给公婆吃,差的自己吃。这一年,春三月秋三月滴雨未下,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囤里的粮食已不多了,她就只给公婆做饭,自己吃点野菜充饥。粮食断顿了,田氏媳妇挎起竹篮,走村串户要饭。跑一天,来到家里,把要来的饭挑出好一点的给公婆吃,孬的留自己吃。媳妇的孝心,公婆时常被感动得落泪,街坊邻居没有不伸大拇指表示佩服的。
  在漫长的饥寒交迫的岁月里,老天爷总是不睁眼。无辜的人们流离失所,尸横遍野。田氏公婆终因年老,加上盼儿心切,生活艰难,病卧不起,相继死去。媳妇为了让公婆在黄泉之下也能向远处张望,看儿子归来,她把公婆的尸体背到山顶上埋葬了。公婆死后,田氏饭不吃,水不喝,一直站在山上,看着远处,盼着丈夫回来。最后,这田氏站在那里死了。尸体渐渐变成了石头。
  元灭明兴,到了明洪武年间,战乱平息,天下太平,连年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太平镇的人们想起了田氏,无不爱幕、敬仰。为纪念田氏的事迹,让后人仿效孝敬老人,将这座山命名为“公婆山”,太平镇改名“公婆山”村。田氏变的石头,人们叫它“望夫石”。
  百姓自发凑钱,建筑了孝女庙,塑上田氏孝敬公婆的肖像,立了孝女坊和孝女碑。可惜这些在“文革”时被破坏了。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2 版:地名故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孝媳留名公婆山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