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输错的药可以代谢掉,但责任无法“代谢”
  

张海英
  5月24日,南宁市民廖女士因为扁桃体发炎发高烧,到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进行诊治。在医院接受输液的时候,她的丈夫姚先生发现输液瓶上的名字不是廖女士的。6月1日,该医院总值班负责人赵医生确认医院在输液时的确存在失误,但表示药物可以代谢掉。(据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医院给患者用错药的案例已发生过多起,就上述案例来说,这个患者无疑是幸运的,遭遇输错药之后尚未出现不良后果。但是,无论是医院7天后才作出答复,还是医院方面的相关说法,都不能让人感到满意。
  显然,输错药的责任完全在医院。按说,医院应该及时介入调查,给患者一个满意交代。但我们看到,医院答复从时间来说很滞后,从说法来看有大事化小之嫌疑,说什么“医疗上的这种失误,不可能百分之百避免”“要处理,患者需提交书面诉求”等等。
  处理责任人应该属于医院的自觉行为,但却要患者提交书面诉求,这是什么道理?难道说患者不按要求操作,这事儿就不了了之?即使输错的药物可以代谢掉,但医院的责任显然无法“代谢”掉,从这个角度来说,既然院方没有尽到责任,就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医院之所以这么对待患者,既是因为不想承担过错责任,也是因为个体患者相对弱势。根本原因还在于,对于“发错药、打错针”等问题,相关制度缺乏明确而严厉的罚则。从司法实践来看,只有医院输错药给患者造成损失或者医疗事故后,患者权益才能得到保障。
  医院输错药,不仅说明相关责任人责任心不强,也说明医院管理不严格。因此,有必要把输错药与医生、护士的奖金工资、资格证挂钩,同时还要与对医院的考核评价、财政补贴挂钩。
  笔者以为,只有进一步完善《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把医生、护士“发错药、打错针”明确写入专门法律,才能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只有把“输错药”写入《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才能倒逼医院履行管理责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评天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输错的药可以代谢掉,但责任无法“代谢”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