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北大鞍,半个世纪的绿茶芬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谢岩
  四面绿茶一面荷,一山青碧半山幽。从宽阔喧闹的山海北路,拐上一条支路,“义泉茶业”的指示牌又把我们引向一条曲折的小路。行进数十米,但闻鸟鸣啾啾,但见满目青翠,仿佛一个拐弯,立刻进入仙踪绿野。
  这里是香河街道上李家庄子村的北大鞍,因为山形状若马鞍而得名,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这里,成为日照“南茶北引”的试验田之一,七十年代,以生产优质日照绿茶闻名全国。

四亩六分四的50年老茶园
  “饭都吃不上,老书记领人开了山,竟然不种庄稼种茶叶!”
  “啥叫茶叶?能当饭吃?你早晚被茶叶插死!”
  1967年,时任上李家庄子村书记李纬功带着农民到村头的北大鞍上开荒山。大伙儿都以为书记这是领着大家多种粮食,解决吃饭问题。可谁知,刚开了山,就有省里来的技术员领着村里的“识字班”,种上了圆圆的茶树籽,一种就是四亩六分四!
  1968年,上李家庄子又在北大鞍上扩种了22亩茶园,以后年年扩种,其中1974年种植40多亩,时年18岁的上李家庄子村村民刘为林进了村大队茶厂,参与茶园的种植和管理。
  也正是这一年,33岁的中国茶叶研究所技术员虞富莲,从杭州第二次来到日照,指导日照的“南茶北引”工作,从1972年到1978年,虞富莲多次来到日照指导茶叶生产,少则十来天,多则两三个月,都是住在上李家庄子村刘为林的家里。
  此前,1965年秋,山东省糖业烟酒公司派人到日照选点试种,由县商业局、林业局、气象局派人配合,选定安东卫北山和丝山双庙两个大队为试种点;
  1966年,日照县从安徽引进“屯绿”茶树,试种于安东卫北门外和丝山双庙大队,8亩7分茶园,当年成活率27%;
  1967年,茶叶种植发展到日照县9处公社14个大队,种茶115亩,成活率70%,推广到巨峰东、西赵家庄子村,日照街道的上李家庄子、厉家顶子等村。
  就是从那时候起,上李家庄子的北大鞍成了日照绿茶的重要产地。
  1973年10月,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日照县召开了6省区(山东、西藏、新疆、陕西、河北、辽宁)“南茶北引西迁”经验交流会。这次现场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生长在江南地区的茶叶,第一次跨过了纬度的限定,在北纬35度的土地上正式生根发芽。
  这次现场会议,就是在上李家庄子北大鞍的茶园召开的。
  在义泉茶业的展览室里,至今留存着数张珍贵的黑白照片,诉说着日照南茶北引的传奇,也见证着上李家庄子北大鞍这片茶园半个世纪以来的辉煌。
  在这次现场会议中,上李家庄子村书记李纬功和时任日照县委书记牟步善走在两位省部领导身后,沿着沟垄去察看的,正是现在被黑松环绕的这片4.64亩的茶园。
  “这就是1967年种的那片四亩六分四的茶园,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整整52年了!”日照市义泉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义指着山坡下规整的茶园说。如今,上李家庄子北大鞍的这片茶场,属于义泉茶业。自2011年始在保持原有100余亩茶园的基础上,又在山坡上开辟出100余亩,目前共计200余亩茶园。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爱日照】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北大鞍,半个世纪的绿茶芬芳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