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图片
图片
图片
  

“冰绿”与“雪青”的故事
  “下冰凌了!糟了!”虞富莲顾不上和刘为林打招呼,裹上棉袄推开门就往外冲。
  天还将亮未亮,下过冰凌的山路打着滑,往北大鞍上走的时候,虞富莲不记得滑倒了多少次,他捡了根树枝继续往上赶。
  到了,到了!满山还是一片茫茫的白!虞富莲着急地扬起树枝拨开冰凌——— 在树枝的挥舞下,冰凌刷刷落下,一团碧绿晃着挺拔的身姿,向他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
  “冰凌底下的绿茶,冰底下的绿!你就叫‘冰绿’吧!”虞富莲大口喘着粗气,用树枝支撑着身体,满怀喜悦地大声说。
  随后赶来的刘为林,听着虞富莲开心的话语,也停下了焦急的步伐,看着满山冰凌下的碧绿,再看看两个人慌忙的样子,不禁大笑起来。
  1976年冬,日照下起了冰凌,彼时,日照“南茶北引”已有十年历史,在中国茶叶研究所和省农业厅专家的指导下,北方茶越冬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可是,与干旱和冻害做了十年斗争的中茶所技术人员虞富莲,看到冰凌,还是急得一时慌了神。
  2014年,时年75岁的虞富莲,怀着对日照绿茶深厚的感情,再次来到上李家庄子,李义和刘为林热情接待了他。在半个世纪前工作过的茶园走一走,虞老对李义讲述了这个日照绿茶“冰绿”的故事。
  在虞老的讲述中,“雪青”得名于1975年5月。时任日照县商业局副局长魏延著到上李家庄看望虞富莲时,边看茶园,边议其名———去冬,白雪映茶,雪中显绿;早春,选一芽一叶未展芽头,形似喜鹊嘴,茶尖显白茸,像是滚了一层雪,于是以“雪青”命名。
  雪青茶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评审认为“条索细紧显毫,色泽绿润,香气高爽持久,滋味浓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属高档绿茶”。
  2000年12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茶志》“山东名茶分述”中,对于“雪青”茶的介绍是这样的:
  雪青茶为新创名茶,属绿茶类,原产于日照市东港区上李家庄茶场。1974年冬普降大雪,覆盖茶树,翌年春冰雪融化,茶树一片葱绿,枝繁叶茂,采其新芽加工成茶,取名雪青茶。
  雪青茶的加工工艺经多年的探索改进,使其形成色泽翠绿,条素紧密,白毫显露,香气持久,滋味鲜爽的独特品质。1988年在全省茶叶质量评比中,荣获省优质高档绿茶称号,1989年被农业部评为优质茶。

土地与手掌的温度
  “50多年来,这块茶田没有补植过一棵!”李义指着这片四亩六分四的茶田说,“别的茶树是带着黄的青绿,而这些茶树则是黑油油的绿。”夏日的微风吹过,油黑肥厚的茶树叶片几乎纹丝不动,像颇具定力的老僧,稳重中蕴含一份恬淡。“就像人一样,这些茶树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可能不那么鲜嫩,可是,特别有味道。”
  这里,北纬35度的土地,给予这些茶树或温暖或寒冷的包容,充足的阳光和更大的温差,让茶叶包裹起从天地间汲取的点点精华,细密谨慎又从容不迫地,献给辛苦劳作的茶人。
  走在茶园中,不能不引人注目的是一行行一列列碗口粗细的黑松,“从那边国道上看过来,这些松树一个方一个方的,煞是好看。”今年65岁的刘为林说,这些黑松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栽种的,是专门用来保护茶园的防护林。当年的小株松苗为茶树挡风抗寒,如今这些黑松枝繁叶盛,俗话说“霜打沟底”,冬日里黑松林为茶树接住寒霜;夏日里,又为喜阴的茶树遮蔽炎炎烈日,漫长的岁月里,松树茶树根系相连,松香茶香水乳交融,久而久之,茶叶的清香鲜爽中仿佛也融入了恬淡的松香。
  “所以,我们有一款碧螺春工艺的茶取名为‘义泉松雾’!”李义介绍,在种茶炒茶多采用机械化的今天,他们仍然坚持半手工半机械的方式,人工锄草机、粘虫板、有机肥料……这片没有种过庄稼也没有打过农药的北大鞍山坡,鸟鸣蝉鸣蛙鸣不绝于耳,细犬追着野兔,壁虎撵着蚊虫,荷叶托着雨露,菡萏待吐芳蕊……茶园间的黑松廊道间,山脚下的“三棵树”茶园里,三两茶农啜茶小憩,采茶女们双手不停,构成一幅恬美宁静的田园画卷。
  半个世纪,弹指一挥。当年采茶的“识字班”,如今已成为老奶奶;18岁开始炒茶的小伙刘为林,如今是日照市为数不多的传统炒茶师之一。从1972年到1978年,刘为林近水楼台,与技术专家虞富莲朝夕相处,说的做的几乎都与茶有关。
  今天,杀青机、揉捻机等代替了早期炒茶的偏锅,但烧红了锅底的八印锅,垫着绿茶用手掌翻炒的技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已经烙进了刘为林的生命,“这辈子没干过别的,就是种茶炒茶。”
  整个上午,刘为林都在茶园里,看看草锄得如何,哪片茶需要台刈……晌午,采茶女们陆续把采摘的鲜叶送过来,刘为林和李成海等炒茶“四人组”就开始长达五六个小时的忙碌……摊晾、杀青、揉捻、二青、炒干……
  每年,刘为林都坚持用传统古法手工炒制少量日照绿茶,当土地把温情凝结在这一片片小小的树叶中时,茶人,用手掌与这天地的精华肌肤相接;
  每次,茶叶炒干和造雏形之后,刘为林才真正站到这幕制茶大戏的聚光灯下———
  提香,是炒茶工序中最重要最神秘的一道工序,“老话说,叫‘火口’,闻闻不行,再加一遍火;再闻闻,还不行,就再过一遍火……”刘为林朴素的语言里,包含着日照茶人与日照绿茶半个世纪的磨合与默契———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是从半个世纪的岁月中沉淀的芬芳,在手的掌握和揉捻中,茶与人悄悄耳语,人与茶互相托付,才成就一场天、地、人的交融、沟通……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7 版:爱日照】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无标题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