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春暖花开,疫情尚在
这些战“疫”角落不能松懈

  这个春天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不急不缓来了。天蓝水碧、桃花盛开、微风习习……全国各地春色渐浓,前往公园踏青的市民越来越多。
  但是,有人岁月静好,就有人负重前行,这来之不易的花好月圆是许多白衣天使们奋斗换来的,请珍惜。
  春来了,疫情尚在,请在这些方面加强防范———

游春拍照不扎堆 人多务必戴口罩
  随着春天来临,花儿绽放,全国各地公园游园人数开始出现上涨。但在游园过程中,总有个别游客摘下了口罩,在拍照时一些游客会不自觉聚集,并排行走并未保持安全距离。专家提醒,避免人员聚集,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戴好口罩。
  专家表示,市民想畅快游园的急切心情可以理解,但疫情防控尚未结束,还不能掉以轻心,市民逛公园时仍需做好个人防护,口罩不能说摘就摘,尤其在门区排队测温、道路过窄等容易聚集的区域,仍需要配套口罩,并保持1米到1 .5米的安全距离,最好不要在园内并排行走,减少近距离接触。

让公筷公勺成文明标配 阻断病毒传播温床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发展,筷子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作为传统饮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符号,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会,许多人都习惯以彼此夹菜的方式表达情感。围桌共食中来回“穿梭”着筷子,这种场景虽然传递着情谊,但却极大增加了病菌传播的风险。幽门螺旋杆菌、流感病毒、乙肝病毒、手足口病等,都能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交叉感染。研究表明,家庭中如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合餐导致的感染率高达42%,而分餐的感染率只有17%。
  “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日前,首都文明办联合北京市卫健委发出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文明生活倡议。
  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这些安全用餐举措不是小事,而是降低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的必要手段。
  多一双公筷、一个公勺,多一份放心安心。公筷、公勺用起来,分餐进食搞起来,这些文明小节将为广大市民的健康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每一位市民都可以从自己做起,通过每个人的努力,让“公筷意识”深入人心,让“分餐进食”成为文明标配,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彻底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

上下班最好选择步行或骑行
  随着复工潮的来临,坐公共交通成为了绝大部分上班族通勤的必需,如何让自己的通勤更放心?看看专家分析。
  公共汽车。《英国医学会委员会·传染病》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流感暴发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或电车的人群,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增加。《结核病杂志》一项公交线路与传染病研究发现,每天乘坐公交车至少1小时的人群,感染结核病的几率也增加。专家表示,乘坐公交车时,应尽量坐到人少的安静区域,如果触摸过公交设施表面及把手,下车时,应及时洗手或使用免洗消毒酒精洗手。
  出租车。很多人认为出租车相对安全,但其也是密闭空间,而且多人乘坐。安全专家建议,选择出租司机正后方的座位最安全。即便司机咳嗽或打喷嚏,也不会直接殃及乘客。
  火车、地铁。2018年,美国《环境健康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发现,地铁中越是拥挤的区域,感染率越高。专家建议,乘坐地铁或长途旅行者应避开高峰期,以降低感染风险。乘车期间,尽量不触摸扶手、把手、座椅等表面。乘坐地铁或火车后,应及时洗手或使用免洗酒精消毒液。乘车期间不要触摸脸部或咬指甲。
  健康专家表示,通勤时,防控病毒的最好办法是步行或骑自行车。每周应保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有利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综合自生命时报等)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3 版:防“疫”课】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这些战“疫”角落不能松懈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