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经山海
图片
  

赵德发
  吴小蒿苦笑一下:“岂止是不如意,简直就是无休无止的梦魇!”接着,她就把由浩亮二十年来对她所做的事情讲了一下。
  景玉娴听罢,看着吴小蒿说:“妹妹,我真想抱住你,痛哭一场。”
  吴小蒿说:“谢谢姐姐。不过,讲出来就轻松了。咱们不说这些了,吃饭吧。咱们吃饱喝足,好投入香山遗美保卫战!”

13
  吴小蒿发现,对感情那么执着的景玉娴,对工作也是非常执着。
  她在市委组织部是档案管理员,到这里之后,也指导村会计将这个村的档案重新整理了一遍,将各项内容分门别类,查漏补缺,核对清楚,用一排排档案盒装起。尤其是六个贫困户,一户一份档案,将基本情况、困难所在、扶贫措施、收支明细等等全都记录在案,让人一目了然。
  最让吴小蒿吃惊的是,景玉娴竟然在这里建立了“石屋记忆”档案。她有空就找人聊天,都录了音,然后把收集来的信息整理成文字。“石屋记忆”分成八个部分:一、村庄起源、地形地貌及隶属变迁;二、村庄姓氏构成、来源及迁徙情况;三、村庄历史名人;四、村庄历史上的文化古迹;五、村庄非物质遗产及传统手工技艺;六、村庄历史上的灾害事件;七、本村教育、文艺、宗教发展情况;八、村庄经济发展历程及现状。记载的内容,丰富、详细、生动、精彩。她不但记录了摩崖石刻“香山遗美”和打击乐“斤求两”的由来,还记录了当代一些故事或笑话,譬如,前几年书记家中养一只“值班羊”的故事。另外,还记录了一些难得的历史细节与文化掌故,其中有这么几则:
  ——清末捻军北上,楷坡、钱湾等几个村的人都到香山躲藏,石屋里睡得满满当当。一个月后捻军远去,在此躲避的人回村,虱子无处吸血,一串串爬上洞口的草梢。
  ——石屋村有一项独特的风俗:“嘣丧门星”。大年五更,起来开门,要先在屋里点燃一枚爆竹,把门打开一道缝扔出去,让其在门口炸响,连扔三颗。
  ——清末,石屋村出了个秀才,叫郑云笺,连考多年没有中举,遂放弃科考周游天下。后来腿疼不能再走,回家建起了“生圹”(活人墓),于墓前石碑自题一联:“竹帛谁千古,烟霞我一丘。”
  这副对联,让吴小蒿感慨良多。她想,郑秀才虽然没能中举入仕,但他的人生堪称潇洒。像我吴小蒿,一再打算坐高铁带孩子出去玩玩,到现在还是停留在想象阶段。郑秀才走倦了回家等死,还有烟霞一丘,我的“一丘”在哪里?
  她认为,景玉娴让村中老人口述村史,永久保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做法,值得各村仿效。她想,下一步让文化站牵头,让各村都搞,最后精简一下汇编成册,书名就叫《楷坡记忆》。
  白天,她在景玉娴的带领下到村外转悠,帮村民给桃花授粉,给麦苗打药。一边干活,一边与村民交谈,了解到很多情况。她发现,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村里务农的都是中老年人,他们眼界狭窄,技术落后,无论种粮食还是种果木,都是粗放经营。有一些户收入较低,很容易返贫。吴小蒿就与景玉娴和郑书记讨论一个问题:即使保住了“香山遗美”,怎么才能让村民富裕起来?
  讨论来讨论去,觉得石屋村有上万亩山场,发展林果业有优势,还是要在这方面做文章。她和景玉娴、老郑到山上转了转,有了主意:学习双岭县的做法,在山区发展“立体经济”。她去双岭县参观过,那里的山民在原生态树林里种野山茶,采叶子卖给专门搞加工的茶场,有的户一年收入几万元。香山地处双岭县东南,气候更加温暖湿润,野山茶生长条件更好。老郑说,那咱们就种!不过,是不是要买种子呀,缺钱怎么办?吴小蒿说,买种子花不了多少钱,景书记,请你出面到林业局问问,他们可能有扶持资金。景玉娴说,好,我让我们领导联系他们。
  这个季节,山花烂漫,让吴小蒿觉得赏心悦目。有一些花,她叫不上名字,老郑也叫不上名字,她就掏出手机用“形色”软件查。对准野花,“滴”的一声,屏幕上便出现介绍,说这是什么花,学名是什么,别称是什么。景玉娴感到惊奇,说我怎么不知道这个软件?吴小蒿说,是上次回家,女儿给她下载的。她说,她在手机上看了一本西方经典著作《文化与承诺》,作者将人类社会分为三个时代: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
  (连载一百四十六)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连载】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经山海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