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我国的“天问一号”开启了火星之旅
古人是如何观测火星、理解火星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首个自主发射的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顺利升空,正式开启火星之旅。
  古往今来,星辰大海一直是人类不断探索的目标。如今,人们终于可以通过各种太空探测器对火星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了,那么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是怎么探索宇宙星空的呢?是如何观测火星、理解火星的呢?

古人称火星为“荧惑”
  我国古人叫火星为“荧惑”,古人认为天象是上天的预兆,而与火星相关的天文观测,从来都是与灾难、不祥挂钩的。如今我们都知道,因为运行轨道的原因,火星距离地球最近时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时超过4亿公里。在古人的观测中,火星是红色的,并且具有如火的荧光,在五行中代表着火。
  火星的亮度并不固定,在天空中在东西方向间来回运动,规律让人捉摸不定,十分迷惑。因此古人也将火星称为“荧惑”,取自“荧荧火光,离离乱惑”。
  中国古代的皇帝迷信天象,历朝都有专门的官员与部门来观望、研究天文星象。春秋时期有司星大夫,秦汉有观察天象的太史令,唐朝有太史局、司天台,宋、元时期设有司天监,明、清则改名为钦天监。天上一有“风吹草动”,负责观望天象的官员人等就郑重其事地立即上报皇上,有时还要开国务会议讨论的。
  古代中国对火星天象有很多记载,“荧惑守心”就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种。根据史料记载,发生“荧惑守心”的年份国家就会出现重大灾难,或天灾,或人祸。所以这是每个帝王最不希望在其统治国家时出现的天象。
  然而事实上,以现在的天文概念反推,历史上所记载的“荧惑守心”天象大都存在着误差甚至是杜撰的。

借星辰异象劝诫君王
  通过“星辰之变,表象之应,以显天戒,明王事”,荧惑异象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天文现象,亦是古人对社会政治的辅助和修正。而这种借异象劝诫君王施行于国家社稷有益之策的办法,在封建专制的古代,对当时的政治发展、社会治理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
  公元前479年,春秋时期,天象显示“荧惑守心”——实际上就是火星跑到天蝎座的位置了——— 这在中国星占学上被认为是最不吉祥的,象征皇帝要驾崩,丞相要下台。天蝎座在中国传统的天文学中属于二十八宿之中的心宿,火星(即荧惑)在代表了皇帝等最重要皇室成员的“心宿”旁边徘徊不去,当时有学问的人就认为是要有灾异了。恰巧,那心宿的方位对应着宋国地界,司星官员就汇报了宋景公。
  《吕氏春秋·制乐篇》是这样记载的:
  宋景公之时,荧惑在心,公惧,召子韦而问焉,曰:“荧惑在心,何也?”子韦曰:“荧惑者,天罚也;心者,宋之分野也;祸当于君。虽然,可移于宰相。”公曰:“宰相所与治国家也,而移死焉,不祥。”子韦曰:“可移于民。”公曰:“民死,寡人将谁为君乎?宁独死。”子韦曰:“可移于岁。”公曰:“岁害则民饥,民饥必死。为人君而杀其民以自活也,其谁以我为君乎?是寡人之命固尽已,子无复言矣。”子韦还走,北面载拜曰:“臣敢贺君。天之处高而听卑。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赏君。今夕荧惑其徙三舍,君延年二十一岁。”公曰:“子何以知之?”对曰:“有三善言,必有三赏。荧惑有三徙舍,舍行七星,星一徙当一年,三七二十一,臣故曰君延年二十一岁矣。臣请伏于陛下以伺候之。荧惑不徙,臣请死。”公曰:“可。”是夕荧惑果徙三舍。
  译成白话就是:景公顿时紧张了,召集一众官员讨论应对方法。司星大夫子韦说:“祸患虽然在君主身上,但是可以用方法把灾祸转移给相国。”景公回答:“相国是我治理国家的重臣,不能死啊。”子韦说:“还可以移祸于百姓。”景公说:“百姓死了,我当谁的君王呢?与其那样,宁愿我独死。”子韦又说:“那么就移祸运于年辰吧。”
  景公答道:“年辰不好,老百姓将受饥而死,那不骂我么?谁还要我当君主呢?”子韦思索了一番,最后跪拜祝贺:“上天虽然高高在上,但他什么话都能听得见。作为君主您刚才这三句有大德的话,上天感动,必将赞赏您的,荧惑今晚肯定会移动三舍,星辰移动一舍相当于人间七年,也就是说,您将延寿二十一年!”
  宋景公是个清明仁义的君主,并不打算把自己的灾祸转移到臣下身上,所以,上下相安,两千多年来传为美谈。

古希腊人把火星称为“战神”
  在西方社会中,火星也同样与不祥有关。公元前的古埃及人,称它为“红色之星”;其后的古巴比伦人称之为“死亡之星”;古希腊人以“荷马史诗”中的战神“阿瑞斯”的名字命名了火星,后来的古罗马人也以自己的战神“马尔斯”命名了这颗星球。从此以后,西方世界的火星有了正式的名字:Mars。
  虽然西方社会早在公元前就知道了这颗红色星球,但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对火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丹麦的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用了20多年的时间以眼睛观测了许多天文现象,并记录有关数据,其中包含了大量对火星的观测数据。他的弟子约翰尼斯·开普勒,一边研究分析第谷留下的数据,一边自己也在观测着宇宙中的火星。他发现,火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于两焦点之一的位置。接着他又发现火星运行速度是不匀的,当它离太阳较近时运动得较快(近日点),离太阳远时运动得较慢(远日点),但从任何一点开始,向径(太阳中心到行星中心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这就是著名的开普勒定律之轨道定律和面积定律。随后,1619年,他发表了他的第三定律。这就是近代天文学的基础,开普勒三大定律:所有行星分别是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在同样的时间里行星向径在轨道平面上所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1894年,美国人珀西瓦尔·劳伦斯·洛厄尔出资建成了美国洛厄尔天文台。他痴迷于天文观测,用了15年时间拍摄了大量的火星照片,绘制了火星“运河”图。他也是那个年代最有影响力的科普作家,出版了很多关于火星的小说。可是关于火星“运河”的理论在当时也存在争议。
  1909年希腊裔天文学家欧仁·安东尼亚第使用巴黎天文台的83厘米望远镜观测后,宣布所谓的火星运河可能只是视错觉。火星和月球上都有安东尼亚第撞击坑,以表纪念,水星上还有一个悬崖也命名为“安东尼亚第悬崖”。1950年洛厄尔火星观测台的科学家提出所谓火星运河可能是火星表面的裂隙,并指出其表面发育有放射状构造的绿洲实际是撞击坑,所谓运河就是撞击形成的裂痕。
  20世纪60年代,人类终于不再满足于在地球上观测火星,开始尝试发射火星探测器,航天探测的篇章由此开启。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3 版:旧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古人是如何观测火星、理解火星的?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