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遍数珠玑阅不尽
——评《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之《日照非遗概览》
图片
  

杨慧

  合上案头的书,我抬头望向窗外,夜空之下,灯火弥望,迎宾路好似辉耀着彩色鳞光的长龙,飞渡小城东西,这城市是流光溢彩的,是繁华生长的,而刚刚读完由日照市政协原主席李守民主编的《日照人文与自然丛书》之一的《日照非遗概览》分册,让我对这座小城有了更清晰、更亲切的认知,那些裹挟着浓郁传统文化气息和浓烈乡村色彩的情愫像潮水一般涌向我。
  我固执地认为,乡村的色彩要远远丰富于城市,是所有文字和画笔都不能表达的斑斓。聪明智慧的劳动者对土地对自然万物有着深厚淳朴的挚爱,在千百年来的生产和生活当中,他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把对土地那种更近乎于感激的爱恋蕴含进生活的种种,用最浓烈的色彩,最隆重的仪式,最炽烈的倾诉,最虔诚的心来表达,来祭奠。
  正是这些倾诉、祭奠、表达等仪式,构成了他们生生不息的生命形态:一声俚语传递着邻里间质朴的情感;一嗓渔家号子喊出了渔民丰收和平安的祈望;一幕皮影戏蕴含着多少人年少时珍贵的回忆;一碟京东菜品咂出几辈人幸福的味道;一双割花鞋垫寄托着亲人殷切的期待;一帘五彩的过门笺烘托出农家院缤纷的热望;一枚董记秀文斋的印章见证着无数人慎重庄严的承诺……
  可曾几何时,这些我们似乎熟知的事物,有多久没有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了?是否都已经湮灭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被人们遗忘?我们要如何对后生晚辈谈及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历史?除了那些轰轰烈烈的历史变革,是否还应该有温暖寻常的百态民生?关乎童年,关乎城市和乡村的记忆,关乎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
  这本《日照非遗概览》,给我打开了一个似曾相识却又无比新奇的世界。那些模糊久远的记忆随着我对此书的阅读,逐渐清晰、明朗。
  许多年前,我是在乡间过春节时见到那一队花红柳绿锣鼓喧天的人马的。远远就听到了锣鼓声,曲调很单一很直白,没有任何音质上的处理和制作,但原汁原味的,热烈而喜庆,十足十地传递着乡间人最直接的情愫。他们身着艳丽的红衣绿裤,腰间系着彩绸,每个人的脸上都涂抹着厚重的油彩,高举着金光闪闪的彩龙,龙头高调张扬,威风凛凛;龙身蜿蜒曲折,活灵活现。随着舞龙者的快速移动,彩龙围绕着彩球如同要腾空而起一般。
  这曾经是日照乡间过春节时非常常见的民间庆祝活动,在《日照非遗概览》一书中,我终于确切地知道了这种庆祝活动叫“舞龙灯”,也详尽地了解到它在日照民间的悠久历史和重要价值,以及古老而美好的传说和隆重的传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过春节似乎已经缺少了很多传统的形式和活动,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更热衷于高速而丰富的网络生活,而不断推进的乡村建设,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让很多民间传统的庆祝春节的形式逐渐淡化。在这本《日照非遗概览》中,我居然了解到了如此全面详尽的欢庆新春的形式,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这本厚达431页的《日照非遗概览》,包罗万象,从民间文学、传统音乐和传统舞蹈、戏曲、曲艺到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从传统美术到传统技艺;还包括传统医药类,以及民俗类。涵盖之广泛,内容之详实,语言之优质,图文之生动,足见编者在编纂书籍时是极其用心的,也充分体现了编者对日照这一方水土深切的热爱。
  第一章“民间文学类”,囊括了那些脍炙人口、流传已久的“老呱”。比如《秃尾巴老李传说》《“坏才”刘科学的故事》《吕母传说》等。我忽然认识到自己的孤陋寡闻,居然第一次知道“莒县劝人方”的说法,一一看完那些“劝人方”的语句,却又发觉原来都是人们常常挂在口头的俗语,比如“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比如“行好不见好,早晚脱不了”等,每一句都是大实话,平白浅显的语句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揭示着黑白曲直、忠奸善恶,令人警醒,促人从善如流,明辨是非。
  通过第二章“传统音乐类”的记载,我了解到日照民间有着如此丰富的音乐形式。有曲调优美细腻、古雅抒情的“满江红”“大调”;有曲调铿锵粗犷、高亢有力的劳作时鼓舞劳动者干劲的“渔民号子”“劳动号子”;有喜庆豪放、优美动听的“夹仓传统吹打乐”“锣鼓敲打乐‘斤求两’”;有刚毅苍古、柔润淡雅的“古琴艺术”;还有气派雄浑、端庄热烈的“三庄夏家民间古乐”。另外还有抒发表达人们情感的词曲古朴通俗易懂的民歌。在岁月沧桑的无数个日升日落间,一辈一辈的日照劳动人民,就是这样用自己的方式和声音表达着对大海、土地深沉的眷恋和感激。
  在第三章“传统舞蹈、传统戏曲、曲艺类”中,我读到了一个熟稔的词汇“打花棍”。母亲曾不止一次地跟我说过她小时候时跳“打花棍”的情形。那时候,村子还是土房土路,姑娘们还是花袄红裤,一定要选了模样俊俏、身姿窈窕的姑娘,花棍上拴着铃铛,花棍翻飞,叮当作响,姑娘们动作整齐,节奏欢快,如同彩蝶翩飞,惹得多少小伙子的心也跟着翻飞起伏,跳跃荡漾。此书中详细记载了岚山的“打花棍”:“岚山打花棍又叫‘花棍舞’,是岚山区高兴镇民间流传极广、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集体舞蹈。表演者以女性为主,红绿搭配的演出服装,加之色彩鲜亮的花棍,具有欢快、喜庆的特点。”而我姥姥家的村子正是高兴镇的镇政府驻地——— 南范家村。我努力搜罗着记忆中关于打花棍的画面,这本《日照非遗概览》让我对这一段模糊的记忆有了清晰的脉络,多希望读到它的人都能知道,那时那月,有那么美好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蹈曾丰富过乡村的记忆。
  对于第四章“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中的“高兴线狮”,我也是深有感受的,因为现今唯一的这位“高兴线狮”的传承人杨淑学老人与我还有几分渊源。“线狮”源于宋代,历经明清,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起始是用彩纸、竹篾扎成小狮供儿童玩耍,后经不断改进,逐步成为一种独特的线狮艺术。“高兴线狮”是在民间狮舞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系民间艺人将狮子舞和提线木偶相结合,创新出的狮舞新形式。现年76岁的杨淑学老人在他16岁时跟随父亲学会了舞线狮后,不断摸索创新,独创出“飞狮夺球”的技艺,2008年,杨淑学被定为“高兴线狮”市级非遗传承人,2016年,“高兴线狮”入选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1998年我在高兴镇中心初中读书时,曾借住在高兴卫生院家属院一位亲戚的宿舍,那时,杨淑学恰好在高兴卫生院从医,按照那位亲戚以辈分论起来的介绍,我得喊杨淑学一声“姥爷”,彼时,还是个小丫头的我竟不知这位慈眉善目的姥爷居然身怀绝技,后来在新闻媒体中我了解到杨淑学的“飞狮夺球”在山东乃至全国都是独家,已经成为日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瑰宝,甚是为之感到骄傲。
  书中还记录了归属于传统美术类的“日照农民画”“飞白书”等民间艺术形式,这对于喜欢民间美术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全面了解日照传统美术的好材料。日照农民画是山东省的传统民俗绘画艺术,兴起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1988年,日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与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并称为“中国三大农民画乡”。其夸张的造型、饱满的构图,鲜艳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扑面而来的朴拙感和喜悦感。画面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乡的热爱。在“飞白书”的资料中,我第一次了解到“飞白”这种书法艺术和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也了解了日照飞白书艺术第四代传人、日照相家庄厉敬玉的艺术成就。
  从《山海经》中所记的“羲和浴日”,到姜尚封齐建国;从西周“莒地”到“琅琊郡”;从西汉的“海曲县”到公元1087年北宋元佑二年的“日照镇”,再到公元1989年升格为地级市至今,这一片沿海滩涂一直都繁衍生息着我们的先人和前辈,我们究竟要传承怎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能为这座城市留下怎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就这样任由几千年的珠玑一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匆匆流逝的光阴中销声匿迹?在飞速发展的经济大潮中,我们该保有怎样的传承情怀?
  这些问题我在这本《日照非遗概览》中一 一找到了回答。
  很显然,本书的编者对日照的文化和历史以及文化传承是有着深刻了解的,对这一片土地更是有着深厚的情感,他们本着对城市历史轨迹的庄重回顾,怀着对城市文化根脉的深情追溯,他们以“文化强国”为己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的思想,努力“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他们严格践行着丛书编委会制定的五条编纂原则,不忘初心,真正做到了“以史为据、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炼、杜绝低俗”。从2015年1月《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开始编纂,到适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日照市建市30周年丛书付梓成书,历时四年多,编者们做了海量的调查、寻访、查阅和记录收集工作,他们遇到的困难、付出的艰辛都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是强烈的使命感,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感,是“爱党,爱国,爱日照”的深切责任感,让他们克服一切困难,不辞其辛劳,不厌其琐碎,不惧其繁重,最终为我们奉献出如此厚重的文化大礼,为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资料详实,史实清楚,依据充分,准确可靠,语言朴实,格调高雅”的文字资料。而且这样独立成册的形式更有侧重点,便于查询阅读。
  日照悠久的文化历史、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本《日照非遗概览》中一览无余,它们仿若是一颗颗镶嵌在日照大地这幅大美画卷中的奇珍异宝,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遍数珠玑依然阅不尽家乡丰饶的文化遗产,恰如此刻,夜幕中的小城在我深情地眺望中华光璀璨,澎湃出一片万物葱茏的繁华盛景。
  (杨慧:笔名慧心。日照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日照市作协理事,日照市东港区作协会员。爱好诗歌、散文、艺术评论的阅读与写作。)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3 版:文艺评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遍数珠玑阅不尽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