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莒县煎饼:美味里的一抹乡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媒体记者 王蓓蓓 王娟 特约记者 贾立明
  “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煎饼,莒地传统主食,也是当地人不可或缺的主食。任由时代变化发展,莒县煎饼始终占据着人们心中的一席之地,因为它承载着人们记忆中最纯粹的味道。

形态似泛黄牛皮纸、可厚可薄、口感筋道
“家家支鏊子,户户滚煎饼”
  莒县煎饼,由杂粮(小麦、玉米、瓜干、高粱等)经水充分泡开后,磨成糊状,用勺子盛着放到烧热的鏊子上,再用煎饼筢子(带有小木柄锄头样子的)、批子(竹板削成宝剑状)或者是用手捧着团起的面团在鏊子上摊成、滚出来很薄的圆形饼状,通过鏊子加热干熟后揭下来而成。不用工具用手拿着面团,在鏊子上滚出来的煎饼也叫“滚煎饼”。在莒县农村,曾经有“家家支鏊子,户户烙煎饼”的说法。
  鏊子这种食品加工工具起源于沂蒙山区。鏊子用铸铁做成,平面圆形,中心稍凸。呈铜锣状,正面光滑,有三根高大约6CM左右的鏊子腿,支起来后在底下烧暄柴火。
  鏊子,顾名思义,是形同大鳌而得名。据传说:鳌,是“海中大龟”,因为鏊子是金属制造,故写成“鏊”。家庭用的鏊子直径约60厘米,莒地民间有歇后语“属鏊子的———一面”由此而来。
  以前的农村家庭生活都不宽裕,煎饼基本上都是瓜干浸泡后上磨推成煎饼糊子制作,很少掺入小麦、玉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后,煎饼糊里的小麦、玉米、高粱等成分才多了起来,后来逐渐地高过了地瓜干。再后来机械化烙煎饼出现,面糊有好多是用水调和面粉、玉米粉等而成。
  煎饼烙成后水分少较干燥,形态似泛黄的牛皮纸,可厚可薄,口感筋道。揭下来的煎饼一层层地在盖顶上摞起来,再在上面盖一个包袱,就可以慢慢当主食食用了。
  传统的地瓜干煎饼烙好后久存不坏,吃的时候用饭帚洒点水一醒发即可。每家每户年前都要烙下一大垛子煎饼作为办年的年货,年后可以一个正月不用烙煎饼。莒县的寨里等一带更是把烙煎饼做到了极致:一进入腊月就开始烙煎饼囤着,烙好的煎饼放在大缸里,从缸里层层摞起来直到触到房梁,像宝塔似的,人口多的要备下好几座。然后盖上包袱,再盖上塑料薄膜防尘,就这样保存着,能一直吃到第二年割麦子。

鏊子窝里放地瓜、咸菜疙瘩 塌煎饼里放韭菜、加盐加油
  烙煎饼前要先推磨磨煎饼糊子。小时候无论五冬六夏,酷热还是天寒地冻,天不亮就要被大人叫起来,揉着睡眼,跟着大人扶着磨棍在磨沟里转圈。很小的孩子经常走着走着就犯困,磨棍掉到了糊子上,被一阵哈打声叫醒后再走,也有的被大人套着磨棍在后面走,好处是即使你耍懒犯瞌睡,磨棍也不会掉下来被发觉。
  烙煎饼几乎都是已婚妇女干的活儿。烙煎饼的时候,在锅屋里稍微宽敞明快的地方支上一盘鏊子,妇女盘腿或是坐在低矮的蒲团草墩子上,一边用手把煎饼糊在鏊子上摊匀,一边用暄柴火(农作物秸秆、树叶等)在鏊子底下烧火,不一会儿鏊子周围的煎饼开始变黄翘边,这时候就要用蘸了水的一块小木板沿着翘边的地方划一圈,煎饼就可以揭下来了。
  用暄柴火烧火烙煎饼一是经济易得,二是发热量相对较低,散热均匀,便于操作。暄柴火烙煎饼后的地方,俗称“鏊子窝”,地上非常热,加上烧下来的灰,是做烤地瓜和烧咸菜疙瘩的好地方。把地瓜或是咸菜疙瘩放在鏊子窝里,上边扣上一个小瓦盆,瓦盆上再盖上烧下来的柴火灰,过一段时间,香喷喷的烤地瓜或者是咸菜疙瘩就出炉了。
  塌煎饼也是以前烙煎饼时顺手做的。塌煎饼馅儿多半是自家菜园里新鲜的韭菜,一般是切成小段加油加盐。当然也可以用控干水后的豆沫子、白菜头剁成末等。先摊好煎饼,半成熟后再在上面撒上馅儿,然后再覆上一个烙好的煎饼,待下面煎饼熟了,就把上下的煎饼一起叠成长条状,放到盖顶上,切成方块吃。有时候会用以前的不很新鲜的煎饼,覆盖在上面,借着新鲜的煎饼和馅儿把以前的处理掉,只是这样的塌煎饼吃起来口感里外差别很大,里面的不好咬,也没有新烙的香。

水果、低糖、荞麦、小米……煎饼也在与时俱进
  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农家,有几年是用砖石泥土块砌起来很高的煎饼炉子烙煎饼。这样的煎饼炉约90厘米高,样式和做饭的煤炉子差不多,只是直径和煎饼鏊子一样粗,下面是拇指粗的炉条,炉膛里填满用煤矸石做成煤,用木柴生火后就可以用了。
  煎饼炉子一般垒在院子大门内的过道里,这样可以遮风挡雨,并容易散发劣质煤燃烧时发出的气味。生火前左邻右舍提前预约好生火日子,大家按照先来后到排好号,一旦生火后就要连续烙煎饼好几天,白日黑天都不停歇。下家估计到上家快结束时,要把煎饼糊子和煤块提前带到炉子附近,以便衔接上家。所以在大半夜起来排号准备烙煎饼是常有的事,更因为烧煤火力旺,用这样的炉子烙煎饼虽然效率高,但手忙脚乱,累人。年龄大的妇女用不习惯。
  煎饼炉是热心的人家支起来的,煤块却是谁用谁自备,使用过程中炉子如有维修,各家根据情况,能用上的东西也会自觉地支援一些。
  时至今日,回忆起这样的烙煎饼方式,觉得可能与村子附近有一个莒县煤矿有关,煤矸石都是从莒县煤矿那里捡来的,因为里面会混进去一些劣质煤屑,可以烧火,但有黄蓝色的烟和浓浓的味道,气味呛鼻。毕竟那个年代弄点煤矸石做燃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那时候谁家的小孩如果头疼脑热的身体不舒服,妈妈都会用大半碗的白面粉打成糊,摊几个面煎饼,炒个鸡蛋卷上,就算是最好的病号饭了。
  现在农村家庭很少有纯手工做煎饼的了,支下一盘大鏊子要占用地方,暄柴火也很少有,想吃煎饼就买机器做的。传统的手工煎饼成了新兴的一个致富生意,就算是纯手工烙,也是用煤、煤气或者是电加热鏊子,煎饼糊子都是机器石磨加工而成。一些煎饼房根据现代人对色香味和营养的需求,开发了水果煎饼、低糖煎饼、荞麦煎饼、小米煎饼等。就连过去的纯地瓜干子煎饼也成了好东西,卖的比麦子煎饼都贵,这也算是煎饼的与时俱进吧。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舌尖上的幸福日照】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莒县煎饼:美味里的一抹乡愁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