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一年又一年
幸福团圆故乡年
  

□ 全媒体记者 王娟 王蓓蓓
  年味是什么?小时候,年味儿就是买漂亮阿姨挂历、一把期盼已久的糖果、一根红头绳、一张全家福、一身新衣服……这些深深刻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年味。
杀鸡宰鹅、做豆腐、蒸饽饽……
  年味一天更比一天浓
“60后”莲娜
  季节的脚步又一次跨进腊月的门槛,久远而新鲜的年味日渐浓烈起来,少时过年的景象就像电影回放般浮现在眼前。记得那时候,总是早早地盼望着过年。
  一日日数着,记忆中过年的欢乐都在儿时。
  过年,一般从过祭灶小年开始,空气中流动着的都是过年的气氛。大人们开始忙碌了起来,杀鸡宰鹅、做豆腐、蒸饽饽……为敬灶神做着准备,更为大年三十准备着。
  过小年是不可或缺的仪式,也是孩子们节日的开始。放了寒假的孩子们,如同撒了欢的鸟儿,尽情放纵自己,极尽玩耍。小年,也是迎接大年的前奏和预演。这一天里的灯火年一样地亮着,这一天里的菜肴年一样地丰盛,人们也年一样地忙碌而快乐着。随后的日子里,母亲们就陆续开始了煎、炸、蒸、煮……在我的老家,最让大人孩子们期待的要数“蒸鸡”了,也叫“鸡酢”。这是我家乡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一道菜。就是把刚杀好洗净的老母鸡肚子里放进葱、姜、蒜、八角、香叶、花生油,还有香油是万不能缺少的。然后先在锅底铺上两层白菜叶,再把鸡放在中间,最后一片一片白菜叶覆盖在鸡的上面及左右,用整棵大白菜把鸡严严实实包裹起来,加一碗水慢火蒸煮四个小时,直至满屋充溢着鸡的香味,这也更加浓郁了年的味道。停火后的鸡酢,次日早晨等母亲把整鸡拆碎,再把熟烂的白菜竖着扯成条状,回锅加上盐后才能吃。通常是大年三十晚上盛上一大碗,剩余的就用于正月里待客用。我至今对鸡酢的记忆还是:白菜比鸡肉好吃!
  年三十,贴对联、放鞭炮,除夕夜,游子远归,阖家欢聚吃团圆饭,庄重而热烈。这一刻,小孩子们是不能多说多问的,万一哪个冒失鬼说了不吉利的话,老人们会反应极其敏捷地用吉祥周到的话语快速把话圆回来。最隆重的时刻是大年夜凌晨十二点,大人忙着煮饺子,“发芝麻”,男孩子们则跑到院子里叽叽喳喳地点燃鞭炮,女孩子们开始准备初一穿的新衣、新裤、新鞋、新袜、红头绳之类的。鞭炮响起,全家举杯,辞旧迎新。
春节里的大花脸
“70后”郑丽丽
  过年美好的记忆那是一提溜一串一串的。在还没有通电的年代,最穷开心的那串就是春节里牌桌上的大花脸。
  在五莲这个小山村里,年节是最悠闲也最漫长的。吃罢晚饭,村里的老少爷们凑齐了人,饭桌一抹,扑克一摞,快乐的气氛就从墙上那盏煤油灯昏黄的光里摇曳出来。我们小孩子是没有上桌的份的,和来晚的乡邻一起做观众:其实是看热闹来了。一局下来,有输有赢,最好玩的就是这环节了。愿打服输,输的人不论辈分大小,皆由赢家“处置”,不得有异议。
  先是抹灰,抹锅底灰。三叔输了,那赢家几步来到灶前,将手往锅底上一抹,黑乎乎缩回来,伸开着五指,照三叔俩腮帮子一顿乱涂!三叔立刻有了一副让人笑岔气的怪异浓妆。一屋子的人都被他逗得哈哈大笑。三叔看不见自己的尊容,看我们笑也跟着傻笑,他的笑让大家伙更是乐不可支。满当当、鼓蓬蓬的笑声好一会才落下去。
  几轮下来,在座的脸都黑乎乎的了:有被画了大黑眼圈的,有被画了大粗胡子的,有被画了黑鼻子头的……这些平日里风吹日晒黑红的脸膛,今夜却成了可以自由发挥的画布,任君涂抹。而且是怎么丑,怎么怪,怎么好笑就怎么抹。三叔今晚手气背,不上好牌,满脸被大家涂得只剩牙是白的了,黑得那叫一个瓷实。
  低矮的房子里荡漾着一波又一波的笑声,煤油灯的火头,也随着人群的起坐忽明忽暗,似乎也在探头探脑地研究桌面上的牌局,应和着人们情绪的起落。
  当桌上所有人都被抹黑后,接下来就该贴纸条了。
  找来孩子用过的作业本,撕下几张纸,扯成纸条子,成了!再输的人,就等着赢家把纸条子贴脸上吧!
  输赢又一轮。赢家抓过一张纸条,朝纸条的一端“呸呸”两口唾沫,照输家的脸上就贴将过去,贴额头,贴两腮,贴嘴唇,贴下巴……不久后,看吧,输家脸上黑的底色,好多的纸条随着他的呼吸,随着他的动作,忽忽悠悠,起起落落,不停地兜着笑料,向周围的人抛洒。一圈“面目全非”的乡邻,点燃这难得的空闲,难得的快乐。在这仄仄的空间里,享受着最干净、最真诚、最醇厚也最透明的笑声。
  (下转13版)
“70后”张成磊
  故乡的年,永远是我人生里最美的画卷。无论是贴在柴扉上的大红福字,还是煤炭火炉上焦黄的烤馍。无论是字体拙劣的对联,还是挂在门口纸糊的大红灯笼,都透着一股浓浓的乡土亲情。这股亲情熏染着我的灵魂,让我陶醉,让我眷恋。
  故乡的年是从游子陆续回归热闹起来的。平时在外工作、求学、打工的人一年难得回来几次,但一到过年,即使手里的事情再多,游子也都会匆匆回归故乡。当一辆辆小轿车、摩托车开进村子,当提着大包小包的游子走进家门,当一张张笑脸闪烁着泪花,当一声声爸妈叫出来时,小村庄就热闹起来了,小狗就欢起来了,故乡就喜悦起来了。老人看着一脸风尘却渐渐长大的儿女,满心欢喜却不知从哪里开口,嘴唇翕动着无言却胜过千言万语;在外工作一年的儿女回家看到家里的父母平安健康,只知道叽叽喳喳地缠着父母诉说,打拼一年的辛苦劳累,一瞬间都忘了个干干净净。
  故乡的年过得时间比较长,不像城里吃过年夜饭再过完初一初二初三就结束了。故乡的年从年前腊月二十三开始,到团圆年夜,再到正月十五,时间跨度可达一月之久。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良辰美酒庆团圆,欢歌笑语贺新年。吃水饺品美酒,祝福祖国新年好。初一初二这两天,一家族的互相串门拜年,初三到初九再走亲访友。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夜里,小孩子提着灯笼满街跑。
  正月十六了。待要走,三六九,很多游子都会选择在正月十六这一天告别父母家人,离开家门重新踏上去往异乡的路。当然,也有上班早的,初五初六就回城里的。游子们一走,村里就像谢幕的舞台,立时安静下来。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家家户户烧纸敬天的只有留守在家的老人了。纸烟散尽,故乡的年也就算真正意义上的过完了。
  故乡的年是吉祥的年,是幸福的年,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皆是温暖亲情。故乡的年是一壶喝不完的酒,一首填不完的词,一首唱不完的歌,在亲情岁月里袅袅生香,温润动人。岁月温润新年吉祥,现在回头看去,故乡的年,永远都是美满幸福的团圆时光。
百货大楼、太阳城市场
  过年的打卡地
“80后”凯峰
  从学校放假就进入准备过年的模式了,年前最开心的是跟着家长去赶大集逛商店。那时常去的莫过于百货大楼和太阳城市场。平时就很热闹的百货大楼在春节前人挤人,耳朵里是热闹的新年歌,顺着人流挤去想买的柜台,商场的货品比集市上更加“高档”一点。小时候的注意力都在各种零食、饮料上,商场里卖的可比市场的好吃,还有各种小饰品看着也更精致。大人更在意的是买过年衣服,商场里的售后更有保障。大集上更是人声鼎沸,到处都是红彤彤的。
  在老家赶大集经常是兄弟姐妹们一起出动,大人给点零花钱,放心地把小孩子交给大孩子带。集市上炒货铺总是香喷喷热腾腾,老板大方地抓起刚出锅的炒栗子推荐先尝后买。春联摊会用塑料布占住大片地方,摆出各式对联、年画、福字,村里还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给家里的米仓、猪圈等地方也打扮得红红火火。一边自己玩的小孩们也规划好了零花钱的用法,糖果零食别眼馋,家里都会买的,这时候就要买平时买不到的东西。买几个橡皮泥捏的美猴王哄年纪还小的弟弟妹妹,年纪大点的小孩一定会选择独属于春节的玩具——— 小炮仗。
  女孩买的多是叫“小金鱼”的摔炮和“滴滴金”小烟花,属于炮仗里最安全的类型,玩起来漂亮又热闹。“小金鱼”适合白天玩,轻轻丢到地上就能摔出清脆的响声,一条条“小金鱼”游过半空“噼噼啪啪”响成一片。“滴滴金”在天黑后更能展现它的美丽,我们习惯找一块沙土地,一根根点燃“滴滴金”,璀璨的金色火星从指尖簇簇滴落,百看不厌。
穿新衣 戴新帽走街串巷去拜年
“90后”高新华
  小时候,家里经济并不是很宽裕,可母亲是个要强的人。过年,她总会想尽办法给我们每一个孩子都买上一身新衣服。平日里穿惯了姐姐衣服的我,分外渴望有一身只属于自己的、从未有人穿过的新衣。
  临近过年的时候,每天早晨我都会第一个起床,跑到日历面前,小心翼翼地撕下昨天的日历,“腊月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一张一张地数着离过年还有几天。盼啊盼,盼啊盼,日历越来越薄,新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忽然有一天,母亲大包小包地提着好几个袋子回家。我一下子跳起来,喊道:“新衣服!”迫不及待地打开袋子,轻轻地拿出新衣服,用手摸了又摸,整个脸埋在新衣服上,尽情地嗅着新衣服上独特的味道。穿上新衣服后,我总要跑到家里最大的镜子面前照个不停,仿佛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漂亮、最幸福的孩子。
  “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对于小孩子来说,拜年大概是最欢乐的事情了。初一的早晨,也不用大人喊,我们几个小孩子早早地起床,穿好新衣服,匆匆忙忙地扒拉几口饭,风一般地就跑了出去。早就约好的小伙伴,三五成群,走街串巷去拜年。先去八奶奶、八爷爷家,进门来一句“爷爷奶奶,过年好!”老人就会笑盈盈地给我们这些孩子每个人抓上一把糖。再去大叔、大婶家,一群孩子闹哄哄地喊着过年好,叔叔婶婶们就会往七八个小手里放上满满的糖。最后再看看漏下了哪家,大家再兴冲冲地去拜年,非要把各个布兜都装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糖都拿出来,数一数,比一比谁的糖多,仿佛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最甜蜜的孩子。
  2020 年那个“宅在家”的春节
“00后”申晔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春节,一个有困难也有爱的春节。
  这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计划。全国人民响应在家过年的号召,不走亲,不访友,“云拜年”隔离了病毒但没有隔离爱;“云赏”祖国大好河山,丝毫不影响我们看世界的脚步。这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特殊的春节记忆。
  还记得大年初一那天,因为前一晚大家都熬夜了,所以起得晚一些。天气有些寒冷,大家一边吃着大年夜包的饺子,一边看电视。此时,各家电视台都在报道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
  2020年的春节不像往年那样热闹,但这个春节让我认识了钟南山院士,让我看到了他的学术精神,了解了他的奉献。这个春节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友爱,在众多社交软件上,官方账号发的疫情实时状况下总会有人评论说“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这个春节让我明白了为国家奉献不在乎大小,在于心意。我看到了市内各个村居、社区贴出的通知,让人们不要聚餐、不要外出。我看到了亲戚们发的朋友圈,全是响应号召闭门不出,在家里默默地支持抗疫。看啊,人民都听从国家的指挥,不聚餐不外出,万众一心。
  又是一年春节,相信疫情,终会雨过天晴,见到阳光。我们大家热热闹闹地过新年。
□ 全媒体记者 王娟 王蓓蓓
  年味是什么?小时候,年味儿就是买漂亮阿姨挂历、一把期盼已久的糖果、一根红头绳、一张全家福、一身新衣服……这些深深刻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年味。
杀鸡宰鹅、做豆腐、蒸饽饽……
  年味一天更比一天浓
“60后”莲娜
  季节的脚步又一次跨进腊月的门槛,久远而新鲜的年味日渐浓烈起来,少时过年的景象就像电影回放般浮现在眼前。记得那时候,总是早早地盼望着过年。
  一日日数着,记忆中过年的欢乐都在儿时。
  过年,一般从过祭灶小年开始,空气中流动着的都是过年的气氛。大人们开始忙碌了起来,杀鸡宰鹅、做豆腐、蒸饽饽……为敬灶神做着准备,更为大年三十准备着。
  过小年是不可或缺的仪式,也是孩子们节日的开始。放了寒假的孩子们,如同撒了欢的鸟儿,尽情放纵自己,极尽玩耍。小年,也是迎接大年的前奏和预演。这一天里的灯火年一样地亮着,这一天里的菜肴年一样地丰盛,人们也年一样地忙碌而快乐着。随后的日子里,母亲们就陆续开始了煎、炸、蒸、煮……在我的老家,最让大人孩子们期待的要数“蒸鸡”了,也叫“鸡酢”。这是我家乡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一道菜。就是把刚杀好洗净的老母鸡肚子里放进葱、姜、蒜、八角、香叶、花生油,还有香油是万不能缺少的。然后先在锅底铺上两层白菜叶,再把鸡放在中间,最后一片一片白菜叶覆盖在鸡的上面及左右,用整棵大白菜把鸡严严实实包裹起来,加一碗水慢火蒸煮四个小时,直至满屋充溢着鸡的香味,这也更加浓郁了年的味道。停火后的鸡酢,次日早晨等母亲把整鸡拆碎,再把熟烂的白菜竖着扯成条状,回锅加上盐后才能吃。通常是大年三十晚上盛上一大碗,剩余的就用于正月里待客用。我至今对鸡酢的记忆还是:白菜比鸡肉好吃!
  年三十,贴对联、放鞭炮,除夕夜,游子远归,阖家欢聚吃团圆饭,庄重而热烈。这一刻,小孩子们是不能多说多问的,万一哪个冒失鬼说了不吉利的话,老人们会反应极其敏捷地用吉祥周到的话语快速把话圆回来。最隆重的时刻是大年夜凌晨十二点,大人忙着煮饺子,“发芝麻”,男孩子们则跑到院子里叽叽喳喳地点燃鞭炮,女孩子们开始准备初一穿的新衣、新裤、新鞋、新袜、红头绳之类的。鞭炮响起,全家举杯,辞旧迎新。
春节里的大花脸
“70后”郑丽丽
  过年美好的记忆那是一提溜一串一串的。在还没有通电的年代,最穷开心的那串就是春节里牌桌上的大花脸。
  在五莲这个小山村里,年节是最悠闲也最漫长的。吃罢晚饭,村里的老少爷们凑齐了人,饭桌一抹,扑克一摞,快乐的气氛就从墙上那盏煤油灯昏黄的光里摇曳出来。我们小孩子是没有上桌的份的,和来晚的乡邻一起做观众:其实是看热闹来了。一局下来,有输有赢,最好玩的就是这环节了。愿打服输,输的人不论辈分大小,皆由赢家“处置”,不得有异议。
  先是抹灰,抹锅底灰。三叔输了,那赢家几步来到灶前,将手往锅底上一抹,黑乎乎缩回来,伸开着五指,照三叔俩腮帮子一顿乱涂!三叔立刻有了一副让人笑岔气的怪异浓妆。一屋子的人都被他逗得哈哈大笑。三叔看不见自己的尊容,看我们笑也跟着傻笑,他的笑让大家伙更是乐不可支。满当当、鼓蓬蓬的笑声好一会才落下去。
  几轮下来,在座的脸都黑乎乎的了:有被画了大黑眼圈的,有被画了大粗胡子的,有被画了黑鼻子头的……这些平日里风吹日晒黑红的脸膛,今夜却成了可以自由发挥的画布,任君涂抹。而且是怎么丑,怎么怪,怎么好笑就怎么抹。三叔今晚手气背,不上好牌,满脸被大家涂得只剩牙是白的了,黑得那叫一个瓷实。
  低矮的房子里荡漾着一波又一波的笑声,煤油灯的火头,也随着人群的起坐忽明忽暗,似乎也在探头探脑地研究桌面上的牌局,应和着人们情绪的起落。
  当桌上所有人都被抹黑后,接下来就该贴纸条了。
  找来孩子用过的作业本,撕下几张纸,扯成纸条子,成了!再输的人,就等着赢家把纸条子贴脸上吧!
  输赢又一轮。赢家抓过一张纸条,朝纸条的一端“呸呸”两口唾沫,照输家的脸上就贴将过去,贴额头,贴两腮,贴嘴唇,贴下巴……不久后,看吧,输家脸上黑的底色,好多的纸条随着他的呼吸,随着他的动作,忽忽悠悠,起起落落,不停地兜着笑料,向周围的人抛洒。一圈“面目全非”的乡邻,点燃这难得的空闲,难得的快乐。在这仄仄的空间里,享受着最干净、最真诚、最醇厚也最透明的笑声。
  (下转13版)
“70后”张成磊
  故乡的年,永远是我人生里最美的画卷。无论是贴在柴扉上的大红福字,还是煤炭火炉上焦黄的烤馍。无论是字体拙劣的对联,还是挂在门口纸糊的大红灯笼,都透着一股浓浓的乡土亲情。这股亲情熏染着我的灵魂,让我陶醉,让我眷恋。
  故乡的年是从游子陆续回归热闹起来的。平时在外工作、求学、打工的人一年难得回来几次,但一到过年,即使手里的事情再多,游子也都会匆匆回归故乡。当一辆辆小轿车、摩托车开进村子,当提着大包小包的游子走进家门,当一张张笑脸闪烁着泪花,当一声声爸妈叫出来时,小村庄就热闹起来了,小狗就欢起来了,故乡就喜悦起来了。老人看着一脸风尘却渐渐长大的儿女,满心欢喜却不知从哪里开口,嘴唇翕动着无言却胜过千言万语;在外工作一年的儿女回家看到家里的父母平安健康,只知道叽叽喳喳地缠着父母诉说,打拼一年的辛苦劳累,一瞬间都忘了个干干净净。
  故乡的年过得时间比较长,不像城里吃过年夜饭再过完初一初二初三就结束了。故乡的年从年前腊月二十三开始,到团圆年夜,再到正月十五,时间跨度可达一月之久。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良辰美酒庆团圆,欢歌笑语贺新年。吃水饺品美酒,祝福祖国新年好。初一初二这两天,一家族的互相串门拜年,初三到初九再走亲访友。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夜里,小孩子提着灯笼满街跑。
  正月十六了。待要走,三六九,很多游子都会选择在正月十六这一天告别父母家人,离开家门重新踏上去往异乡的路。当然,也有上班早的,初五初六就回城里的。游子们一走,村里就像谢幕的舞台,立时安静下来。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家家户户烧纸敬天的只有留守在家的老人了。纸烟散尽,故乡的年也就算真正意义上的过完了。
  故乡的年是吉祥的年,是幸福的年,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皆是温暖亲情。故乡的年是一壶喝不完的酒,一首填不完的词,一首唱不完的歌,在亲情岁月里袅袅生香,温润动人。岁月温润新年吉祥,现在回头看去,故乡的年,永远都是美满幸福的团圆时光。
百货大楼、太阳城市场
  过年的打卡地
“80后”凯峰
  从学校放假就进入准备过年的模式了,年前最开心的是跟着家长去赶大集逛商店。那时常去的莫过于百货大楼和太阳城市场。平时就很热闹的百货大楼在春节前人挤人,耳朵里是热闹的新年歌,顺着人流挤去想买的柜台,商场的货品比集市上更加“高档”一点。小时候的注意力都在各种零食、饮料上,商场里卖的可比市场的好吃,还有各种小饰品看着也更精致。大人更在意的是买过年衣服,商场里的售后更有保障。大集上更是人声鼎沸,到处都是红彤彤的。
  在老家赶大集经常是兄弟姐妹们一起出动,大人给点零花钱,放心地把小孩子交给大孩子带。集市上炒货铺总是香喷喷热腾腾,老板大方地抓起刚出锅的炒栗子推荐先尝后买。春联摊会用塑料布占住大片地方,摆出各式对联、年画、福字,村里还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给家里的米仓、猪圈等地方也打扮得红红火火。一边自己玩的小孩们也规划好了零花钱的用法,糖果零食别眼馋,家里都会买的,这时候就要买平时买不到的东西。买几个橡皮泥捏的美猴王哄年纪还小的弟弟妹妹,年纪大点的小孩一定会选择独属于春节的玩具——— 小炮仗。
  女孩买的多是叫“小金鱼”的摔炮和“滴滴金”小烟花,属于炮仗里最安全的类型,玩起来漂亮又热闹。“小金鱼”适合白天玩,轻轻丢到地上就能摔出清脆的响声,一条条“小金鱼”游过半空“噼噼啪啪”响成一片。“滴滴金”在天黑后更能展现它的美丽,我们习惯找一块沙土地,一根根点燃“滴滴金”,璀璨的金色火星从指尖簇簇滴落,百看不厌。
穿新衣 戴新帽走街串巷去拜年
“90后”高新华
  小时候,家里经济并不是很宽裕,可母亲是个要强的人。过年,她总会想尽办法给我们每一个孩子都买上一身新衣服。平日里穿惯了姐姐衣服的我,分外渴望有一身只属于自己的、从未有人穿过的新衣。
  临近过年的时候,每天早晨我都会第一个起床,跑到日历面前,小心翼翼地撕下昨天的日历,“腊月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一张一张地数着离过年还有几天。盼啊盼,盼啊盼,日历越来越薄,新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忽然有一天,母亲大包小包地提着好几个袋子回家。我一下子跳起来,喊道:“新衣服!”迫不及待地打开袋子,轻轻地拿出新衣服,用手摸了又摸,整个脸埋在新衣服上,尽情地嗅着新衣服上独特的味道。穿上新衣服后,我总要跑到家里最大的镜子面前照个不停,仿佛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漂亮、最幸福的孩子。
  “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对于小孩子来说,拜年大概是最欢乐的事情了。初一的早晨,也不用大人喊,我们几个小孩子早早地起床,穿好新衣服,匆匆忙忙地扒拉几口饭,风一般地就跑了出去。早就约好的小伙伴,三五成群,走街串巷去拜年。先去八奶奶、八爷爷家,进门来一句“爷爷奶奶,过年好!”老人就会笑盈盈地给我们这些孩子每个人抓上一把糖。再去大叔、大婶家,一群孩子闹哄哄地喊着过年好,叔叔婶婶们就会往七八个小手里放上满满的糖。最后再看看漏下了哪家,大家再兴冲冲地去拜年,非要把各个布兜都装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糖都拿出来,数一数,比一比谁的糖多,仿佛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最甜蜜的孩子。
  2020 年那个“宅在家”的春节
“00后”申晔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春节,一个有困难也有爱的春节。
  这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计划。全国人民响应在家过年的号召,不走亲,不访友,“云拜年”隔离了病毒但没有隔离爱;“云赏”祖国大好河山,丝毫不影响我们看世界的脚步。这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特殊的春节记忆。
  还记得大年初一那天,因为前一晚大家都熬夜了,所以起得晚一些。天气有些寒冷,大家一边吃着大年夜包的饺子,一边看电视。此时,各家电视台都在报道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
  2020年的春节不像往年那样热闹,但这个春节让我认识了钟南山院士,让我看到了他的学术精神,了解了他的奉献。这个春节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友爱,在众多社交软件上,官方账号发的疫情实时状况下总会有人评论说“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这个春节让我明白了为国家奉献不在乎大小,在于心意。我看到了市内各个村居、社区贴出的通知,让人们不要聚餐、不要外出。我看到了亲戚们发的朋友圈,全是响应号召闭门不出,在家里默默地支持抗疫。看啊,人民都听从国家的指挥,不聚餐不外出,万众一心。
  又是一年春节,相信疫情,终会雨过天晴,见到阳光。我们大家热热闹闹地过新年。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3 版:一起向未来】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幸福团圆故乡年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