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穿”的故事

  叶全高
  近来,妻子老在我面前抱怨衣服没处放,衣柜少,我感到不解:“前几年乔迁新居装修时不是特意多添置了两个大衣橱吗?”直到有一天帮妻子整理衣橱时,才发现衣服真的是多得没处放了……
  我出生在山东日照的一个小山村,家中排行最小,生我的时候父母都已经40多岁。我那勤劳拮据的父母,每年365天像一双田野间不停劳作的春燕,用双手筑起了一个能遮风挡雨的窝,为我们兄弟姐妹撑起了一片明亮的天空。记得小时候,我家用来放衣服的就是一个木箱。那时,母亲一年到头的外套基本上就是一身青色的劳动服,毛线衣不敢奢望,能穿上棉纱织的衣裤便很满足了。父亲当时在家乡的乡办企业上班,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也是变换着几件工作服。
  80年代,那时的旧衣服是个宝,母亲的旧衣服自然先归姐姐,妹妹又接姐姐的,就这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们姐弟五人就这么长大了。记得1986年,姐姐考上了师范学校,临走时城里的小姨送给姐姐一身她结婚时穿的衣服,除了一身外套还有绒衣绒裤,姐姐感动得哭了。父亲淘汰下来的能穿的旧衣服更不多,那年经人介绍我要到女朋友家拜见她的父母时,在家中翻父亲的衣服,可翻来翻去也找不到一件体面的衣服,只有一件磨了边的藏青色中山装还能撑点面子,那是父亲上县城或出远门办事的衣服。之后,我一直占其据为已有,一出门便穿上它。
  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得连鸟雀都恐慌不安的饥饿年代,一切都是计划经济,买布要布票,买粮要粮券,买什么都凭票按人分配,逢年过节我们姐弟五人穿的都是用供销社处理的尾布做的,或是母亲从外面匀来的包装粗白布经过漂洗,再漂染,颜色也只能是还豆绿、靓蓝、栗色和黑色,蓝的做长裤,绿的姐妹做上衣,栗色的做外套。
  十几年后,我要结婚了,想买件隆重点的西装与爱人拍结婚合影,可跑遍了县城的整个商场都未能如愿。当时衣服很单调,不是中山装就是便装,最后还是城里的大伯捎来一件正统毛呢深色西装,穿上后惹得亲友们好一阵羡慕,纷纷上来摸呀摸呀,眼睛都放了绿光……
  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街面上的服装摊、服装夜市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接着,服饰品牌店、专卖店,旗舰店,品类纷繁、鳞次栉比,各种新潮时髦的服装琳琅满目,争奇斗艳,见证一个时代的中山装也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休闲衫、羊毛衫、文化衫、T恤衫、蝙蝠衫、踩脚裤、直筒裤、牛仔裤、喇叭裙、一步裙、A字裙、超短裙、迷你裙、百褶裙……眼花缭乱,纷至踏来。爱美的妻子乐坏了,每次假日上街买服装都抱上一大堆,乐此不疲,笑逐颜开。可随之而来的旧衣服就成了头疼的问题。妻子是个好赶时髦臭美的人,看到新潮服装上市就心痒难耐,可买回来穿不到几次就不穿了。
  原先,家中不穿的旧衣服可以送给乡下亲戚。那时候,乡下亲戚带点大豆、花生之类的土特产来县城探望我们,我们款待他们后便找出一些好的厚实的衣服送给他们,临走时他们都笑容满面,很知足的样子。可今天再送给他们旧衣服,他们就觉得你是小看他了。有一次,我因有事打电话给乡下的表弟,情真意切地让他顺便时来我这选一些衣服给他儿女穿,还说这些服装都有七八成新的,款样也新颖。没想到他在电话里很不高兴地回我说,他家的衣服也多得没处放呢!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历史画卷,那些贫穷饥荒年代,小小票证方寸之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冷暖,见证着我们从短缺经济的时代走向了富裕经济的生活,如今,感谢共产党,感谢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生活变了模样,“票证”也和“匮乏”这样的词汇被一起尘封在记忆深处,记载着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每一年、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在我们驻足的这方厚土之上,都是一个故事的演进,服饰的变幻就像滚滚车轮轰然而过,又像细雨入土润物无声,今天,在奔腾不息的时间之流与宏阔巨变的时代潮头,恒常不变的正是我们热爱祖国、享受生活、并为之奋斗的心。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穿”的故事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