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灶火情
  

王小梅
  小时候,父母要上班,我很自然地成为祖母的跟班。祖母白天有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厨房,整理食材、煮饭、烧菜……毕竟一家老小的厨房是最忽视不得的。厨房虽然不大,但是做为一个学龄前儿童的游戏间,却是绰绰有余的。
  家里有两口灶,一大一小,功能不一样,大灶比较简单,最主要是用来煮饭、烧水。以前没有电锅、电子锅,所以煮饭时得要顾好炭火,不能太旺也不能太弱,而维持这炭火的热度多半是我的工作,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把握一个“火旺盖煤灰”的原则就够了。等到饭熟起锅之后,我就有热腾腾的锅粑零食当奖赏,那可是祖母的恩赐,别人是吃不到的哩!
  大灶煮的饭起锅之后,锅子要赶快清洗干净,因为接下来就要用来烧洗澡水了。洗澡水的灶火并不需要怎么顾,只要不让火灭了即可,就算不小心熄了,再从小灶引些火来就可以了。别看大灶平时功能一般,逢年过节时它可忙得很,诸如蒸年糕、蒸粽子、拌地瓜粉粿……都是年度重头戏,灶火的维持更不可忽视。
  说完大灶来讲讲小灶。小灶自然比大灶小一些,完全由祖母负责操盘处理,她先分门别类整理好食材,之后就开始在小灶上煎煮炒炸;但这部分对一个学龄前儿童太过复杂了,所以我只知道依照食物烹煮的条件,何时开灶门、盖煤灰、加炭火、关灶门。然后在祖母的巧手下,一盘一盘的佳肴就迅速上桌了,同时也满足了全家人的胃。
  说到“起火”,那可是一门学问,虽然祖母让我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起火”,可有时候还是没能成功把火烧起来。在灶上起火,得要先把锅子拿起来,由下往上依序放好纸卷、细材、细煤灰、煤炭,然后将锅子放好再点火;运气好的话,一次就能成功,运气不好的话,不但自己弄得灰头土脸,耽误大家吃饭可就不好了。
  就我的经验来看,起火最重要的细节是“细材”。我们看古时候的电影,常常有人上山砍材来卖,其实,刚砍下来的材是不能烧的,必须放干了之后再砍成细条,才能进灶引火。像我念小学时,家庭作业写完后就要去砍细材,然后放进竹篓子里,以备起火之用。
  不管大灶或小灶,每隔一段时候就要把锅子拿到水沟边,刮去锅底的煤灰。刮煤灰虽然是小事,但刮的时候要注意风向,人要站在上风处,如果站错风向,那就是“衣服与裤子齐黑,头发与脸蛋共一色”了。记得有一次发生了意外,我一时没抓好锅子,整个掉到水沟下摔破了,好在当天及时买到新锅子,否则真会发生断炊事件呢!
  祖母已仙逝二十多年了,每当电视中播出以灶煮饭、烧菜的画面时,我都会回想起儿时在厨房当跟班的日子。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锅、瓦斯炉,再也不需要砍细材、顾灶火了,但是我依旧十分怀念记忆中厨房的温暖,和那锅粑的香脆。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灶火情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